?
暑假期間,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陳家壩小學的師生代表受邀來到青島看海,在沙灘上挖蛤蜊、抓螃蟹,品海水的滋味,盡情享受海趣。
青島市“和諧使者”楊萍給地震孤兒捐贈新衣。
孩子們首次在青島上海洋化學體驗課。
青島和北川的小朋友在一起交流自制禮物。
島城公益志愿者陪伴地震孤兒暢游青島海底世界。
海警艦船上,孩子們與武器裝備近距離接觸,體驗藍色海洋國防教育。
文/圖 半島記者 劉延珉 報道
半島都市報8月30日訊 “在青島,我認識了大海,她的海天一色美不勝收;在青島,我喜歡上了大海,她的寬闊胸懷能容世界萬物;在青島,我追夢大海,她的博大精深使我如癡如醉……”8月29日,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陳家壩小學的孩子們也開學了,有10多篇學生作文讓白蓮老師看后非常感慨,這些作文都是以大海為主題的,是孩子們暑假期間受邀來青島參與“讀書看海觀世界”后自發(fā)寫下的。白蓮老師將作文轉給記者,希望能有機會對熱心的青島市民說聲謝謝。
今年6月,深入北川現(xiàn)場采訪的半島記者曾發(fā)出一篇報道,反映“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災區(qū)北川陳家壩鄉(xiāng),學生們震后八年在最好、最美的教室學習,卻因受山區(qū)地理環(huán)境影響,對認知世界產生“缺失”,學生們認為“海水里面有蟲,喝了海水會生病”、“貝殼是海里生長出來的石頭”、“海水是藍色的,沾在身上會弄臟衣服”等,讓心系災區(qū)的島城市民感到心里沉甸甸的。新聞見報當天,熱心公益事業(yè)的海信集團也第一時間跟進事件過程,發(fā)起“讀書看海觀世界”活動,邀請北川陳家壩小學優(yōu)秀師生代表來青島歡度暑假,圓孩子們一個看海的夢想。
暑假期間,32名來自北川陳家壩小學的學生代表,在老師和公益志愿者的陪伴下走出家鄉(xiāng),乘飛機來到青島。這是他們人生第一次看到大海,也第一次對外面的世界有了直觀的認知。市民于巳鳳、馬微微、劉華等還將北川陳家壩的學生接回家,讓他們與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山東海警二支隊官兵,將師生們接到海警艦船上參觀、學習,讓他們親身體驗和感受藍色海洋國防教育。市北區(qū)宜陽路小學與陳家壩小學簽署了“青島、北川小伙伴手拉手”協(xié)議。在青島期間,許多同學還獲得了“化學小博士”、“看海讀書學知識小能手”等稱號。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青島的標志性建筑和風景名勝,使我了解沿海歷史和海洋文化。”四年級一班陳雅靜同學在作文中寫道:以前,我未見過大海,但在青島的海邊,通過近距離觀察、觸碰那些神奇的海底生物,夢幻的海洋世界打開了我心靈中的一扇窗,大自然是如此瑰麗和精彩。“熱心的青島人,敞開寬闊的胸懷迎接我們,沒有距離、沒有隔閡、沒有心結,收獲的愛心滿滿。”地震孤兒楊玉婷在日記中,用心記錄下了她的人生體驗:我喜歡大海,更熱愛心底無私的青島市民。
“為山區(qū)兒童做公益時,我們究竟最需要做什么?也許,實現(xiàn)孩子心里的愿望比金錢更打動人。”參加這次公益活動的志愿者,看到作文也由衷感慨。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