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高溫一直在刷新,朋友圈里出現了各種對高溫天無奈的搞笑表情。但青島海慈醫療集團心內科的醫護人員高興不起來,因為越是這樣的天氣,心內科的患者就越多,連續幾天,每天都有五六名心內科患者被“悶進”病房。
天氣太熱“悶”出不少心臟病
家住四方區的70歲的劉大爺,患有腦血栓疾病十余年。22日,老人突然很煩躁、發燒,甚至還吐了,看到這些,家人想當然的以為是天氣太過炎熱引起的,過兩天就好了,但24日早上老人突然胸悶、憋氣,全身大汗,幸虧送醫院送得及時,原來老人是急性心肌梗死發作。
無獨有偶,86歲的梁奶奶也覺得一側身體活動不是很靈便,她也以為是天太熱身體不舒服,也沒對孩子說。可當第二天早上兒女前去探望時,老人說話都不流利了,直說自己頭痛頭暈,趕緊送醫院經過CT檢查,被診斷為腦血栓。
據了解,大暑之后,島城就一直處在高溫悶熱中,醫院中、西醫心內科這幾天接診了十余名心肌梗死、心絞痛發作的患者。專家介紹,人體對氣溫變化極為敏感,氣溫驟然升高或降低,都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病的患者在炎熱悶濕的天氣里應注意合理的養生保健,防止病情反復加重,身體出現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救治不及時,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海慈醫療集團急診內科宋永欣主任提醒市民,炎熱的夏季應注意多喝水飲食清淡,有慢性病的老人應堅持服藥,如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平時生活中應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防范疾病發作。
心臟不好,出門要帶上抗心絞痛的藥
在這種難熬的天氣下,市民該如何保護好自己脆弱的心臟?中醫心內科的李潔主任提醒,夏季養生保健首先得注意靜心養性。人在高溫下容易心情煩悶、緊張、抑郁,由此引發的心血管事件也會上升。
傳統醫學認為夏天屬火,最易心神不寧,所以,夏天首先要靜心,心靜自然涼。天氣熱出汗多,人體水分通過汗液大量蒸發,血液黏稠度升高,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出現血凝傾向,嚴重時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腦卒中。所以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應及時補充水分,如有條件可以常喝綠豆湯 、菊花茶、荷葉茶等飲料,既可補充水分,又能清熱解暑。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減退,食欲下降,飲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 ,如苦瓜、西瓜等,可適當吃一些黑木耳、銀耳、豆制品、瘦肉、魚類、鴨肉等,盡量少吃油膩食物。
天熱,也得運動,但得適當。比如鍛煉要在清晨較涼爽時進行,不要在烈日下鍛煉;活動強度要適量,時間不宜太長;當天氣悶熱、空氣中濕度較大時,應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應戴遮陽帽并備足水,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抗心絞痛藥物。當天氣悶熱時,室內可以開啟空調,但溫度不要太低,一般以26℃左右為宜。同時,還得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為休息不好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之一,中午適當休息一會補充睡眠。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宮巖 通訊員 譚華 鐘璽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