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海建
7月13日,媒體報道了部分驢友挖草甸、拔金蓮花,“玩傷”河北小五臺一事。此后,河北小五臺開始全面封山,森林公安表示要找到破壞者。7月14日下午,被曝挖壞高山草甸的驢友主動聯系媒體,稱自己已經認識到錯誤,愿意承擔責任,向小五臺保護區道歉。(7月15日《北京青年報》) 草甸也挖了,金蓮花也拔了,連照片都曬了……“但是客觀上,歷經上千年形成的高山草甸一經破壞很難恢復,也可能再也無法恢復原樣”。據說,小五臺景區一直面臨到底要不要封山的糾結。封山吧,罵你不夠開放、懶政不作為,驢友也總能找到各種方法偷偷進山;不封山吧,垃圾遍地、植被慘遭蹂躪,如何約束管理驢友行為又成了難題。簡單說,封不封山,驢友似乎都成了自然資源的“天敵”。只是,肆意破壞生態資源,僅僅是個文明素質和道德底線堪憂的行為嗎?
回頭看看,近年來任性的驢友隔三差五就會出現。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次想挖就挖的野營——法治語境下,少數驢友的行為如此放蕩不羈,這里恐怕存在幾個顯而易見的“誤會”:一是大家對“驢友”這個族群太過多情。驢友就是因為某種愛好而走到一起的群體稱謂,呼朋引伴,成群結隊,他們并不是去拯救世界,不過是成全個人興趣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走丟的驢友應該跟普通人一樣,被公共救援同等對待。不能說你去探險,就享有各種豁免權和優先權。
二是這些年,相關方面對驢友基本是網開一面。破壞了資源不埋單,遇險獲救了甩甩頭就走。違反規定、自找風險,放棄遵守公序良俗的義務,因此產生的成本與費用,最后竟然平攤到守法納稅人的頭上——這是什么邏輯?好在不久前,“無錫驢友主動失聯事件”后,遭罰款1000元并被追討搜救費6.3萬元。那么,小五臺山事件恐怕也不能點到道歉為止。
無限風光在險峰,愛冒險并不是壞事。不過,探險也不是法外之地的游戲,是時候讓任性驢友為荒誕行為付出代價了。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