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遠海千噸級船達10艘 科學碩果壯大海洋科研力量

2016-07-13 09:21   來源: 青島晚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青島作為國家海洋科研的重地,有著眾多的海洋類科研院所和海洋專業人才,而在海洋科考船方面,從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專業海洋科考船“科學一號”到全球級先進的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1”,先后有6艘近海百噸級科考船、10艘遠海千噸級科考船“安家”青島,從而具備了從近海到遠海,再到大洋的科考能力。青島海洋科研正隨著科考船的一次次劈波斬浪,取得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青島的海洋科研力量也不斷壯大。記者 梁超

  破題◆◆ 首艘科考船1980年下海

  1980年,作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專業海洋科學考察船——“科學一號”的誕生,在當時對于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還處于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過渡期,當時的海洋科考船很少,并且大多都是通過改造而成,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科學考察和海洋探測的具體需要。

  據了解,新中國第一艘科考船叫“金星”號,根據退役軍艦改裝的,不是海洋科考的專業船只。而且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參與海上科考的都是一些小船,大多為幾百噸級。當第一艘專門為海洋科考而設計建造的3000噸級“科學一號”出現時,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為當時國內最先進的科考船。

  “科學一號”考察船在國家“八五”至“十二五”期間,多次承擔國家“863”、“973”、國家攻關、國家攀登、國家重點、國際合作、國防科技以及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等眾多的考察項目,采集了數以萬計的科研數據,取得了極有價值的科研成果。服役36年的功勛科考船,“科學一號”在今年5月份退出海洋科學考察的歷史舞臺,改造成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洋科技人才實訓基地,繼續為我國海洋科教事業發揮余熱。

  數量◆◆ 16艘科考船先后落戶島城

  功能強大的科考船是進行海洋探索的重要“利器”。從“科學一號”到今年6月份交付的我國最先進全球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1”,我市海洋科考“艦隊”再次壯大。據了解,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以及中國海洋大學都擁有不同級別的科考船。目前,我市已擁有近海百噸級科考船6艘、遠海千噸級10艘,可以實現從近海到遠海再到大洋的科考任務。

  “向陽紅01”為無限航區科考船,電力推進,具備動力定位能力,總噸位約4800噸,續航力可達1.5萬海里,最大深海探測深度可達1萬米(目前世界已知最深海洋位于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最大深度1.1萬米)。該船具備海洋動力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海底資源、能源綜合探測等重大深遠海調查能力,能夠滿足深海大洋多學科交叉研究需求,是海洋科學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的海上移動實驗室和試驗平臺。據了解,“向陽紅01”首個航次將在印度洋開展海洋環境相關的綜合科學考察。

  海域◆◆ 科考足跡踏遍世界三大洋

  “科學一號”代表了我國當時海洋科考的探索能力,最遠曾到達巴布亞新幾內亞,自1980年建造以來,一直是我國海洋科學考察的主力船,航行軌跡遍及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太平洋等海域,曾兩次穿越赤道,總航程60余萬海里。 “科學號”于2015年1月7日結束對雅浦島弧海山生態系統的海山第一航次調查任務,1月10日,修整后的“科學號”從廈門港再度啟程,赴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執行第二航次科考任務。

  2005年4月2日“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從青島起航,開始執行中國首次橫跨三大洋的科學考察任務,此次考察橫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總航程約6萬公里,總耗時300天。截至2011年8月1日,東方紅2號海洋綜合調查船下水15年來,科學考察航程已達30萬多海里(相當于繞赤道14圈),航跡遍布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

  成果◆◆ 發現中尺度渦“東海冷渦”

  2015年6月18日,歷時215天,航程28125海里,“大洋一號”完成第34航次科考任務,本航次第五航段對中印度洋海盆大約85萬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海底進行了地質取樣和同步連續淺地層、多波束測量,在中印度洋海盆首次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物。

  2016年5月17日,“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圓滿完成2016年度雅浦-里亞納海山區地質-地球物理綜合調查工作,順利返青島。 “科學”號完成雅浦海山區32個站位的熱流測量和重力取樣,同時還成功回收6臺海底地震儀(OBS),并完成300千米多道地震和7000千米多波束、淺剖和重磁等數據采集。“科學一號”在遠航太平洋的考察中,科學家發現了“棉蘭老潛流”,改變了有關太平洋西邊界流動力學結構的傳統認識,對海洋經向熱量輸送、平衡和氣候有重要影響;在中國陸架考察中,發現了中尺度渦“東海冷渦”,推進了中國陸架環流的研究。

  千噸級科考船小檔案

  “大洋一號”


  “大洋一號”是中國第一艘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1984年在前蘇聯基輔造船廠建成。 1994年,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從俄羅斯遠東海洋地質調查局購買并經初步改裝后,命名為“大洋一號”。船長104.5米、寬度16.0米、吃水5.60米、排水量5600噸、全速16節、巡航速度12節、定員75人。

  “向陽紅01”

  2015年9月22日,“向陽紅01號”科考船在武漢下水,今年已交付使用。“向陽紅01號”船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科考船,滿足深海海洋科學多學科交叉研究需求,技術水平和考察能力已經達到國際海洋綜合考察船先進水平。總長99.8米、型深8.9米、型寬17.8米、滿載排水量4980噸、巡航速度12節、續航能力1.5萬海里。

  “科學號”

  “科學號”船長99.8米、型寬17.8米、型深8.9米、排水量約4600噸、續航力15000海里、最大航速15節、總噸位4711噸、自持力60天。科學號海洋科考船自2012年9月建造完畢后,至2015年3月已航行逾5萬海里,航次涉及南海成因演化、南海北部冷泉區及沖繩海槽熱液區生態系統調查、西太平洋地質、氣候及海山環境調查。

  “向陽紅09”

  向陽紅09號為綜合性海洋科學調查船,型寬15.2米、型深8.20米、設計吃水5.50米、航速18.3節、滿載排水量4435噸。1978年5月24日下水。比起向陽紅9號這個稱謂,更讓老百姓熟悉的是,它還是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母船。

  “向陽紅06”

  “向陽紅06”船總長91米、船寬14.7米、型深7.6米,裝有艏部側推裝置,滿載排水量4900噸,最大航速13.5節,續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乘員60人。具有多種功能的綜合調查船。船上裝備了20余種、70余臺(套)海洋觀測浮標等設備,船上設有各種實驗室和數據信息中心,總面積達267平方米。

  “東方紅2”號

  隸屬于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調查船“東方紅2”號,1995年建造,199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船長96米、型寬15米、總噸位3235、排水量3500噸、最大吃水5.5米、最大航速18節,定員196人,經濟航速14.0節,續航力13000海里,自給力為60天。全船設有15個不同類型的實驗室,總面積達325平方米,甲板作業面積330平方米。

  “科學一號”

  “科學一號”建造于1980年,配備先進的海洋調查儀器以及衛星通信、導航系統,可進行地質、地球物理、氣象、化學、生物和環境保護等綜合調查。總長104米、排水量3324噸、最大航速19節、經濟航速15節、最低速度4.5節、續航力8000海里、船員編制38人、科學家編制63人、總噸2748。

  “海大號”

  “海大號”海洋科學調查船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科考船之一,2012年建造,2013年迎來首航,總長68米、型寬15.6米、排水量2650噸、續航力5000海里、自持力30天、最大航速13節、定員49人,是青島第一艘以大學名字命名的船只。

  “北斗號”

  1984年6月20日北斗號調查船在挪威竣工,同年10月19日駛抵青島港,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使用。“北斗”號總長56.20米、型寬12.50米、設計吃水5.10米、排水量3648噸、設計航速14.4節,適用于多種漁業與海洋科學調查。

  “科學三號”

  “科學三號”總長73.3米、型寬10.2米、滿載排水量1224噸、經濟航速14節、最大航速16節、續航力5000海里、自持力30天、定員48人(科學家30人,船員18人)。2005年建造,主要用于中國近海物理海洋學、海洋地質學、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和海洋化學等綜合考察與實驗。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遠海 海洋科研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班玛县| 安泽县| 富川| 宜都市| 历史| 竹北市| 垫江县| 兴宁市| 哈尔滨市| 额尔古纳市| 锦屏县| 鄯善县| 三门峡市| 紫金县| 报价| 桓台县| 田东县| 刚察县| 南涧| 屏山县| 龙陵县| 酒泉市| 元江| 长治县| 静乐县| 南和县| 大埔区| 宣武区| 临高县| 灌南县| 大港区| 宝兴县| 友谊县| 双桥区| 都兰县| 宜阳县| 固始县| 桐梓县| 江北区|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