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做好事,老人多年來獲得許多榮譽。
青島二中分校車站,老人放在這里的愛心凳,給候車乘客帶來方便。
炎炎夏日,19個小小的愛心板凳感動了無數候車乘客。7月10日,二中分校和海洋地質所兩個公交車站,多了一些板凳,給前來乘車的市民和游客帶來了便利。11日,記者采訪得知,放愛心板凳的是家住江西路社區的孫延德老人。為了方便他人,83歲的他不顧年事已高,特地趕到華陽路一市場自掏腰包購買了一批板凳,提供給過往乘客等車時休息,引發市民和游客點贊。據了解,孫延德老人還是一位“公益達人”,曾經堅持多年為社區修路修花壇。一提起他,社區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愛心板凳車站上崗 “在青島二中分校公交車站,不知是哪位好心人擺上了一些板凳,給在此候車的乘客帶來了便利。”11日一大早,市民朱女士撥打本報熱線反映了她看到的一幕。
記者趕到江西路青島二中分校公交車站看到,候車亭下方擺著9個嶄新的板凳,每個高約半米,每個板凳上都坐著乘客。
“這個站點座位不夠坐,現在來青島的游客多了,而且天氣也熱了,在這里乘車的市民和游客增多,有了這些板凳,大家等車的時候,就不用站著受累了。”坐在板凳上等車的六旬老人馬女士說。
“板凳是一位七八十歲的老大爺擺上的,昨天上午他坐著一輛出租車過來,把板凳一個一個地搬下來,整齊地擺在站牌邊上。”據車站旁邊的報攤老板介紹,這位熱心老人就住在附近的小區,平日里經常見面,但是沒有老人的聯系方式。
除了二中分校車站,海洋地質所車站也擺上了愛心板凳。記者趕到該車站看到,這里的板凳一共有10個,與二中分校車站的板凳屬同一樣式。據附近居民介紹,這些板凳也是10日上午一位老人前來擺上的。“老人剛離開,不知道去哪里了,不過他每天會來好幾次,將板凳重新擺放好。到中午的時候再過來吧。”一位市民說。
自費購買帶病維護 當天上午10時30分,記者再次來到青島二中分校公交車站,看到一位汗流浹背的老人正彎著腰吃力地擺放板凳,看上去有些行動不便。據報攤老板介紹,他就是愛心板凳的主人。
老人介紹,他叫孫延德,今年83歲。“三天前,我和老伴從家里出來坐公交車,當時等車的人很多,我們倆站著挺累,但是也沒地方坐,只能靠在墻上休息,最后還是報攤老板給我老伴找了個座。”據孫延德介紹,當時等車的除了不少老人,還有兩個抱孩子的女游客,都熱得滿頭大汗,還有的老人坐在路邊馬路牙子上,公交車經過時很危險,于是產生了提供愛心板凳的想法。
老人四處打聽,得知華陽路有個市場賣板凳。10日上午,他特地趕到市場,一共挑了19個板凳。“10塊錢一個,價格不算貴,我自己拿不了太多,最后沒辦法又花50元錢找了輛出租車,幫著一起運回來了。”孫延德說,自己年紀大了,心臟也不好,為了更好地管理這些愛心板凳,方便更多的乘客,兩個公交車站旁的報攤老板也加入進來,幫著他一起照看板凳,防止損壞或丟失。據老人介紹,如果沒有意外情況,每天早上7時會把板凳擺出來,到晚上7時再收回去,現在暫時由報攤老板代為保存。“如果我沒時間,這些活就由報攤老板代辦。”
記者注意到,老人說話時有點喘,而且嘴唇有些發紫,似乎不大舒服。“我心臟不好,出門都得帶著藥,今天天熱,加上剛才干活有點累,休息休息就好了。”
據孫延德介紹,他目前與老伴住在香港中路街道江西路社區,兒子在國外工作,女兒在青島有自己的公司,自己退休后想找點事做。“我這是老有所為,發揮余熱。”老人說。
文/本報記者 王洪智 實習生 李鳴 圖/本報記者 王濱
請本文線索提供者朱女士到本報領取線索費 80元
■探訪 老翁是位“公益達人” 要說我們小區有人做這事,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老孫,他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公益達人。”在江西路社區,一說起孫延德,小區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據介紹,孫延德是青島一建公司退休職工,曾經干了十多年的瓦匠。退休后,閑不住的他又“重操舊業”,在小區里義務修路、鋪臺階、種花鋤草。自1998年至2013年的15年里,老人已義務服務過多個小區,例如云霄路社區、棗莊路社區、閩江路社區、啤酒花園、楓之都小區以及他自己居住的小區等。“修馬路牙子需要買水泥沙子,維護花園需要購買植物種子,這些費用全都是老孫自己掏腰包,已經花了4萬多元了。”居民劉先生說。
據了解,在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發生后,孫延德率先捐款。此外,平時鄰居們遇到需要幫忙的事,他也會積極伸出援手。為此,他獲得了很多榮譽證書,社區也曾為他發過錦旗。老人義務為小區修路的事跡也曾被媒體報道過。“我是一個老黨員,現在年紀大了,體力活干不動了,但是還想為大家做點事,能多干點就多干點。”孫延德說。
■互動 愛心接力,歡迎你來 據孫延德介紹,因自己能力有限,目前只能在這兩個站點安置愛心板凳,如果條件允許,他會在其他需要的公交站點放更多。“有些公交站點座位有限,對于人流量大的公交站點,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安置愛心板凳,進行愛心接力,例如可以根據季節和人流量變化,適當調整安置板凳的站點和相關站點上的板凳數量,當然,也要靠大家自覺維護。”不少市民建議道。
“愛心板凳傳播的是正能量,是咱島城人民的style!”“堅持公益活動十幾年,就憑這份堅持,也要為大爺點個贊。”對孫延德的事跡,市民和網友紛紛點贊。如果您也想為愛心板凳貢獻力量,或者有更好的建議和想法,歡迎撥打本報熱線96663聯系。
本報記者 王洪智 實習生 李鳴
■短評 小板凳 大愛心 □李紅梅 83歲的孫延德老人,前幾天和老伴坐公交車時苦于候車亭內座位不足,于是推己及人,去市場自費買來19個板凳,放在附近的兩個公交車站,供等車的乘客坐下來休息。心臟不好、出門都得帶藥的他,每天冒著高溫酷暑,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地在兩個公交站亭之間來回奔波好幾次,親自收放、維護、清理板凳,以便讓更多的乘客受益。如此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的善舉,無疑是純粹的、發自內心的,讓人坐在板凳上乘涼休息時,心里充滿濃濃的感動。
事實上,孫延德老人的善舉不止這一樁,他是社區里有名的“公益達人”。瓦匠出身的孫延德,兒子在國外工作,女兒在青島有自己的公司,退休后可以說衣食無憂,但他還是閑不住,總想為大家做點兒什么,老有所為,發揮余熱。十幾年來,在小區里義務修路、鋪臺階、種花鋤草,還自掏腰包買水泥沙子和植物種子,帶頭向災區捐款,盡己所能幫助鄰居。作為一名老黨員,孫延德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到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堪稱楷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孫延德老人看到公交站點沒有座椅,首先想到的是年輕人抱著孩子等車累、坐在路沿石上危險,于是自費安放并維護板凳,這明明是把無位可坐的年輕人當成自己的孩子,這樣充滿仁愛之心的老人,讓人仰慕不已。
小板凳,大愛心,19個愛心板凳,向每一個在此候車的乘客傳遞著正能量。不過,這種可移動的小板凳,畢竟很難持久,隨時都有被不明就里的人搬走或損毀的可能。為防丟失,“每天早上7時把板凳擺出來,到晚上7時再收回去”,中間還要維護好幾次,這些瑣碎的事情每天加起來就是大工程,僅靠孫延德老人一己之力,就算再加上附近的報攤老板協助,也很費時費力。美好的生活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過往乘客自然要善待愛心板凳,相關部門也應從此事中看到百姓需求,在候車亭安置固定座椅,供乘客坐下來休息。一位80多歲的老人出門坐一趟公交都能發現并立即解決的問題,對職能部門來說,也不算什么難事吧?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