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貴峰
生活廢品、磚塊、舊木材……這些堆積成山的垃圾如今竟出現在碧波萬頃的太湖邊。近日,有約4000噸來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筑垃圾欲在蘇州太湖西山島違規傾倒時被當場抓獲。近年來,江蘇蘇州、無錫等地接連發生外地垃圾跨省傾倒事件,垃圾違規外運已經形成一條黑色利益鏈,城市垃圾經層層轉包倒手,每一層利潤都很驚人。(7月5日新華社) “跨省”倒垃圾事件一再發生,無非是因為背后隱藏著驚人的“黑色利益鏈”。據記者調查,船主“運一船垃圾約2000元,利潤是其他同等運輸的數倍”,“中間人可以從中獲利至少30元/噸,卸載垃圾、填埋垃圾的人員也能分得一杯羹”;而據公訴機關的指控,在去年“上海垃圾偷運到江蘇無錫”事件中,犯罪嫌疑人徐國強,通過“上海市楊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達成口頭協議”,“總共處理生活垃圾4萬多噸,價格為每噸48元到78元不等”。另據此前媒體報道,早在2013年,“上海市中心每噸垃圾處置成本已接近500元”。
由此不難發現,在上述“跨省”倒垃圾“黑色利益鏈”中,,獲利最豐的是“跨省”倒垃圾運出地的地方政府——原本每噸需要花費近500元的垃圾成本,通過“跨省”,成本實際不到百元。這誠如環保專業人士所言,這一“骯臟生意”的最大責任還是在源頭——輸出地負責垃圾處理的機構,其在當地處理與轉運他地處理之間可能存在較大的成本差異。
要想有效遏制“跨省”倒垃圾現象,關鍵在于徹底斬斷“黑色利益鏈”。一方面,必須不斷強化相關法律的執法力度,嚴厲追究“黑色利益鏈”上各利益方的法律責任,大幅提升“跨省”倒垃圾的違法成本;另一方面,作為垃圾運出地的大城市,也要通過加大垃圾處理場地、設施的建設以及“垃圾分類”等措施方式,不斷降低垃圾處理成本、減少垃圾數量。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