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這是平凡的一天,只是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太陽照常升起。這是特殊的一天,全市3.8萬名畢業生踏進考場,高考正式開始。
自1977年恢復以來,高考已經走過40個年頭。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全靠自己學習”到現在全家、全社會共同助力,再也沒有哪一場考試比高考更受人關注;從“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到“自費生”再到取消包分配制度,從“保送生”到自主招生考試政策實施,從統一命題到分省命題再到逐步使用全國卷,高考制度幾乎每年都有新變化,關于高考的改革總是能聚焦人們的眼球。高考見證著社會的變遷,包含著社會各界的陪伴,也在一代代人心里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今天不單單是高三畢業生的一次檢驗、一場角逐,更是一段關于青春的記憶。回頭想起這次高考,結果可能已經模糊,更重要的是曾經經歷過。所以,放平心態,好好發揮!
■變化
從獨木橋到縱貫線
路子寬了,錄取多了
心放松了,夢想近了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機制,很多人的命運因高考而發生了變化,高考也成為一年一度的大事。從千軍萬馬過高考的“獨木橋”到現在去香港上大學或參加“洋高考”,從最初的錄取比例不到5%到現在只要你付出努力幾乎都能有一所大學上,經過四十年的改革和變化,繼續求學進修的道路已經不單單僅是高考,高考也不再像往常那樣高不可攀,只要你放松心態,認真參考,必將有屬于你的學校向你招手。
就在全市3.8萬名高考生都處在緊張狀態中時,同樣是高三畢業生的馬宇祥卻在幫學校老師準備畢業典禮,因為他在今年上半年已經陸續拿到了麥吉爾大學、阿爾伯塔大學、多倫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即將在8月份去麥吉爾大學讀生命科學專業,不用再參加中國高考。馬宇祥說他在高二的時候就選擇了出國留學,他們班有約50名學生,目前已有12人拿到了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其實像馬宇祥這樣直接出國留學的高三學生不在少數,他們早早地就申請了國外大學,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成為準留學生,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也加入了出國的隊伍,一些高中的教室到了高三變得越來越空。“現在班里已經有10個學生拿到了國外頂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青島2中高三班主任老師李穎提到。
“十年前剛做北美留學的時候,出國的還是以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為主,2010年之后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選擇出國讀名校。這些學生各方面素質都很好,學習能力也強,申請的學校都是頂尖的。”青島GAC-ACT中心招辦主任宋文蓓表示,粗略估算每年青島市出國的高中生在千人以上。
隨著海外“高考”紛紛搶灘中國市場,承受巨大國內高考壓力的考生有了更多選擇,上大學的路子不再只有高考,生源外流也成為近年來高考報名人數趨于減少的一個因素。
很多考生家長抱怨高考競爭激烈、壓力大,其實相比以前的高考,現在的考生幸福多了,只要考得差不多,幾乎都能找到學校去繼續就讀,只不過想要讀本科、進名校,競爭還是非常激烈。
“那個時候錄取率非常低,很多人都考了好多年。”1977年,已經成為一名鐵路工人的王兆君毅然參加了高考,白天在單位里修鐵路,晚上就在車廂宿舍里加緊復習。到了考試那一天,王兆君心里非常緊張,手里一直握著準考證揉個不停,最后都被揉爛了。那一年12月,全國570萬考生走進了考場,最終只有27萬考生被錄取,錄取比例不到5%。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考錄取率依然不高,一直到1998年,高考錄取率都不到40%。高考對人生前途的影響顯得仍然是那么大,很多考生只要有一點點條件,都會拼盡全力去過高考這座獨木橋。所以,當時的大學生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天之驕子”。
1999年是教育發展史上值得關注的一年,這一年全國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從1998年108萬招生人數擴招50多萬人,當年招生總數達到160萬人,增長速度達到史無前例的47%,隨后三年的擴招幅度也達到38%、22%、20%,“大眾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與之對應的是,高考錄取率直線上升,1999年當年的錄取率直接漲到了56%,隨后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942萬人,其中700萬人能夠最終進入大學,錄取率達74.3%。其中本科366萬人,高職(專科)334萬人。2015年山東省本科錄取率為36.43%,本專科錄取率達到79.41%。
1983年參加高考的市婦兒醫院質控科主任張榮君,高考成功后“草鞋變皮鞋”,備受周邊人的羨慕。“文憑不是萬能的,沒有文憑是萬萬不能的。”這句流行語就是在那個時代產生的。
■認知
“有一種青春叫高考”
高考再重,只是驛站
享受過程,留下美好 每個時代的高考都有獨特的時代印記,每個時代的高考都讓那個時代的人感慨萬千。因為“高考那些事兒”欄目,記者深入接觸了不同時代參加高考的很多人,雖然他們也曾緊張過,也有發揮失常的,但不管當時高考遇到什么囧事,出現什么問題,回頭再看高考,都已將成敗當做了過眼煙云,只留下對高考經歷的美好記憶。最終都匯聚成一句話,“有一種青春叫高考”。
“盡管高考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但它還是選拔人才最公平最有效的方式。”1977年參加高考的海大退休教授劉增才對當年參加高考的經歷記憶猶新,每當回想起高考,都能想到那段在青海做知青的經歷,想到當時為了高考他們5位知青共用一套數學教材輪流學習的場景。
1985年參加高考的23中校長李培鈞一直為當時有機會經過預選參加高考感到幸運,“高考是一個難得的經歷,不管考得好與壞,都是一種經歷,回想起來當時的緊張情緒,跟同學對題時的忐忑,與當時考試的同學聚會等都覺得很有意義。”李培均說,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唯一,在人生長跑中只是一瞬間的燦爛,“我有一些同學當時高考落榜,現在也發展得非常好,有一個開了個公司,讓幾十名下崗工人再就業。我也有一些學生考上了名牌大學,但適應社會能力不行,到現在也沒有穩定工作。所以,我一直跟我的學生和周邊的人說,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小小的驛站,并不是人生的唯一。”
“家長老師反復說考個好大學,考生承受了很大壓力,緊張一點很正常,但回過頭去看看,高考真的沒必要緊張。從這幾天來看,高考是一場角逐,但其實從以后的工作、生活來看,高考更多的是一種經歷、一種記憶。當時不管考的好與壞,也只是一時的喜和悲。當時高考考得不好的一些同學,現在也都發展很好,在各自領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2003年高考后,從吉林考到青島大學文學院的綦冀現在在一家船廠工作,對于高考的記憶,他更多地停留在考試后與老師的惜別和同學的續情上。
“高考是孩子們面對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緊張是肯定的,但要正確面對高考,不要過分去想結果怎么樣,這樣反而會因為緊張導致肌肉僵硬,注意力難以集中。”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青島源玉心理咨詢所所長丁源玉說,等待老師發卷子時請做個深呼吸,在呼氣的時候想著把壓力和過分的緊張呼到了體外,吸氣的時候心里想著把能力、冷靜,穩定、自信吸到了體內,感覺此刻很冷靜,很自信,在心里對自己說,“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加油”。
■陪伴
讓“高考熱”合理降溫
家長陪考,也是陪烤
社會助力,更是陪伴 “考生高考家長‘高烤’”、“陪考家長擠爆校門口”、“七旬老夫婦偷著來陪考”……隨著社會對高考的重視程度的加大,高考也成了家長們的一次考驗,每年高考都會出現各種家長陪考的新聞,甚至有家長怕噪音影響孩子考試搭起人墻阻斷交通。很多在家長看來是解除孩子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考試的“好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給考生產生不好的影響。在之前的采訪中,不少考生反映,“有時候真的不想讓家長陪考,但看到父母期盼的眼神,又只能讓他們跟著。”因為在送考生考試途中、在等待考試鈴響的過程中,很多家長緊張、焦慮和不安,這些情緒反而會給考生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因為詢問考試情況,引起考生情緒波動。
通過往年與考生家長的接觸發現,很多家長送考、陪考都是因為“不放心”:不放心路上是不是堵車,不放心孩子是不是帶齊了證件,不放心孩子中午飯怎么解決、去哪休息……其實在高考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熱點的當下,高考期間,各行各業都在盡力讓路高考,幫助考生安心備考、順利答題。
為保持良好的休息和考試環境,大家都在努力:考試前數月很多小區貼出了“家有考生,保持安靜”、“考生在復習,請你別吵鬧”、“為高考靜音,祝考生”等標語,提醒業主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讓考生在家安心學習;每年執法部門都會在高考前清查整治夜間施工、燒烤攤等,今年高考前一周交警部門重點控制每晚8時到凌晨6時時段,全面加強對環境噪聲污染的整治,讓考生有一個好的睡眠環境;考試當天,每個考點至少安排3名民警、1輛制式四輪警車、2輛警用摩托車、2名協警,負責維護考點周邊秩序,處理突發事件,司機們經過考點外也會自覺減速。
社會各界也紛紛為需要幫助的考生答疑解惑:出租車公司、打車公司為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愛心送考車;心理專家、名師為考生和家長疏導緊張的情緒,點撥需要注意的問題;考點外愛心企業搭建起涼棚讓陪考家長休息,為需要的考生準備好礦泉水。
……
其實這些社會各界發自內心的行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與家長陪考一樣都是一種“陪伴”,陪伴考生度過這難忘的兩天。就像《半島都市報》,從創刊之初已經與考生家長陪伴走過了17個高考,在不打擾考生的前提下,用試題的解讀、名醫名師的提醒、“愛心助考站”的助力等各種形式為考生打氣、減壓、提供幫助,為的就是讓考生保持最佳的心情走過這重要的兩天。
當然,高考的重要性就擺在那兒,其成為焦點的現狀任誰都無法改變,能變的就是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值得肯定的是,經過多年的呼吁和疏導,近兩年來家長的思維已經開始轉變,陪考的家長呈現減少的趨勢,很多送考的家長都是送下孩子之后就回家,開考后各考點外已經很少見到三五成群聚到一起的家長。持續關注高考各種現象近十年的58中心理高級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王克偉說,“這幾年高考中家長從高度緊張中逐漸恢復正常狀態,大家的心態也都趨于正常。”這是對社會各界“陪伴”的信任和肯定,也是讓“高考熱”合理降溫的必經過程。
十年一個節點,一次總結。也許下一個十年回頭看看,今年這個高考也沒有那么特殊,只是這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最后,預祝廣大學子取得佳績!
本報記者 高亮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專題:
又到一年招考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