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上馬街道村民挖土時,在4米深的沙層下方發現許多巨型海蠣子皮,有的長達30多厘米,從外殼的紋路分析,這些海蠣子生長時間長達20年。記者昨天獲悉,部分巨型海蠣子皮已被紅島宿流社區村史館收藏。村史館工作人員說,500年前,距現在的海岸線15公里遠的陸地曾經被海水淹沒,海蠣子皮的出現就是有力物證。
位于4米深的沙層下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紅島宿流社區村史館。“提起這些巨型海蠣子皮的來源,還得從4天前說起。”村史館工作人員李智林說,紅島經濟區開展文化尋根活動,去年宿流社區成立了村史館,從民間收集一些具有海洋特色的老物件。4天前,他和一位好友聊天時得知,去年上馬街道王林莊社區村民挖土時,有人曾發現大量海蠣子皮。這有什么稀罕?紅島宿流社區盛產海蠣子,起初李智林并不在意。
但好友告訴他,這些海蠣子皮均位于4米深的沙層下,而且個頭之大從未見過,更稀奇的是,周圍都是一片陸地,距離紅島海岸線約15公里遠。“有多大?”李智林一下子來了興趣。追問之下,好友拿來幾個樣品。“這些海蠣子的大小猶如成人穿的鞋,在海邊生活了這么多年,連上了年紀的老漁民都未曾見過。”李智林說,于是他將這些“寶貝”留在了村史館。
推測生長周期20多年 記者現場測量,這些巨型海蠣子皮重量大多在3斤左右,最長的30厘米。“平時見到最大的海蠣子也不過15厘米長。”漁民告訴記者,當地村民挖土時,也時常會挖到海蠣子皮,但多是碎皮。如此大的海蠣子通常生長在深海,在淺水區不可能長這么大,而且一次性發現這么多也很罕見。記者在網上搜索看到,2013年,丹麥曾發現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蠣子,長33厘米,年齡或有20年。
“海蠣子也有‘年輪’,據此可以推斷它的年齡。”曾是紅島街道辦文化站站長的李智林說,這主要看外殼上的紋理,一層代表一年,如此算來,這些海蠣子大多生長了20多年。還有一種說法,幼年海蠣子一年生長3到7厘米,之后每年生長1厘米,根據目前的長度,推算出它的年齡應該在20歲以上。
距今至少500年歷史 李智林說,由于被埋年代久遠,這些海蠣子皮幾乎成了化石,用手輕輕一碰,就碎成一塊一塊的。相傳城陽棘洪灘以南的這片區域曾經是一片海洋,當時紅島還是一個海中的孤島,后來中間區域逐漸形成陸地,而紅島與這片陸地完全接壤,也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在這里發現海蠣子皮,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那么這些海蠣子皮距今多少年呢?李智林說,發現海蠣子皮的這片區域距離現在的海岸線約15公里遠,根據潮水“收縮”的時間推算,這些巨型海蠣子皮距今至少500年的歷史。
(記者 王濤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