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記者從市北區獲悉,位于寧夏路80號的原青島手表廠廠區,將轉型升級為智立方國際科技文化產業園。據介紹,青島手表廠曾經生產出省內第一只手表,具有50多年手表生產經營歷史,還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品牌。這次廠區改造,將打造工業、科技、文化產業融合體,重點培育鐘表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工業設計、電子信息等領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老廠區變身“智立方” 昨日下午2時許,記者在澳柯瑪立交橋北側看到,原先老手表廠廠區已經用藍色圍擋圍了起來,部分圍擋上噴繪了“智立方科技文化產業園”的廣告。廠區工地內三四棟建筑的外立面全部搭起腳手架,工地中傳出車輛機械施工的聲音。根據規劃,廠區地面也正在重新鋪設。項目負責人高海鳳告訴記者,原青島手表廠廠區將轉型升級為智立方國際科技文化產業園,打造一個集工業4.0元素、科技產業、文化產業以及眾創空間模式的跨界融合載體。項目重點在鐘表智能制造、精密機械、智能機器人、工業設計、電子信息等領域,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
集八大功能于一體 根據規劃,“智立方”將打造包含八項功能的三大中心和三大平臺。其中包括青年創客中心、文化創意中心、品牌振興中心,以及高新產業加速平臺、科技金融平臺和互聯網+智能制造平臺。通過各平臺、中心功能融合,實現研發設計、商務辦公、成果展示、品牌營銷、商品交易、生活社交、產業轉化、科技金融等8項功能,使其成為企業跨界交流的科技創意產業交流平臺。在打造科技文化行業跨界發展的同時,發展互聯網+鐘表智能制造融合產業。高海鳳介紹說,園區將設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企業孵化基金,并打造創客公寓,為入駐的創客提供住宿便利。目前,“青啤科技+文化客廳”等30多家企業和項目已確定入駐,涉及科技、文化、互聯網和科研實驗室。據了解,該項目一期建筑面積兩萬平方米,二期面積約1萬平方米,園區一期今年10月啟用。
老職工盼“金錨”再發光 記者采訪了解到,原青島手表廠前身是1956年市南區50多名修表手藝人組成的青島第三鐘表修配生產合作社。第二年,老工匠們手工制作出一只17鉆手表,這就是“金錨”手表的前身,當時認定為“青島”牌,被省輕工業廳命名為“山東省第一只手表”,填補了省內手表生產的空白。1973年,全國統一機芯投產后,定名為“金錨”。
手表廠老職工竇先生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初期,銷售人員在福建推銷時,把“金錨”手表泡進魚缸,又當著顧客面將“金錨”舉過頭頂摔在水泥地上,結果手表完好無損。“金錨”手表隨即在福建成了搶手貨,迅速占領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于產品的科技含量等諸多原因,“金錨”手表開始淡出市場。2001年,青島紫信實業有限公司成立,通過打造“科技金錨”新形象,使“金錨”表成為“中華老字號”品牌。“希望老金錨表能再次發光。”竇先生說,作為老職工,他盼望通過這次轉型升級,給“金錨”表帶來科技質變。
記者 趙健鵬 通訊員 馮浩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