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歸骨于田橫之島”,在我國的文化語境中,“田橫”代表了寧死不屈、舍生取義的高貴品格。5月23日,市海洋與漁業局發布的《青島市海島保護規劃(2014-2020)》(以下簡稱《規劃》)中特別指出,要弘揚海島歷史與民俗文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發展海島文化產業,全面展示海島魅力。根據《規劃》,田橫島、小管島、大管島、竹岔島、靈山島、齋堂島、沐官島7個有居民海島以及小麥島、脫島2個無居民海島將優先開發。
海島旅游發展總體格局以“海陸互動、兩翼展開”為理念,從文化、景觀、生態、事件等多方面,形成6處海島特色旅游區。總體形成東西兩條功能復合、特色各異的環狀旅游線路。
■家底
青島共有海島120個
無居民海島113個 《規劃》統計顯示,本市共有海島120個,其中有居民海島7個,無居民海島113個。主要分布在即墨市、嶗山區和黃島區,膠州灣內海島數量較少。空間分布上則多以面積較大的海島為中心,周邊聚集小島和微型島的島群格局。
海島多為近岸島和沿岸島,距大陸岸線5公里以內的海島有92個,占海島總數的76.7%。距離陸地最遠的海島為朝連島二島,離岸距離約30.82公里。海島總面積約15.04平方公里,海島岸線長約122.92公里。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島有74個,其中靈山島面積最大,為7.88平方公里。面積最小者為大崮子島,為19.3平方米。
依據有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現狀和資源環境稟賦,遵循生態保護建設與優化開發并重的原則,將青島市有居民海島劃分為特殊用途區和優化開發區。無居民海島劃分為特殊保護類、一般保護類和適度利用類等3類,其中特殊保護類海島16個,一般保護類海島63個,適度利用類海島34個。
■現狀
16個無居民海島
開發利用程度較高 就海島保護而言,島城已建立了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各類保護區,對海島生態系統、地質地貌景觀、海洋生物資源和鳥類及其棲息環境等開展保護。相繼開展了靈山島、竹岔島的整治修復工作。
就開發利用而言,主要以海洋漁業及休閑旅游業為主,開發利用層次較低,尚未形成規模經濟。當前,竹岔島、齋堂島、靈山島、田橫島具有一定規模的旅游娛樂活動,竹岔島、齋堂島、小管島、大管島設有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海洋漁業仍是海島經濟的主導產業。市海洋與漁業局海島的利用備案顯示,市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的無居民海島共計16個,占無居民海島總數的13.3%。其中,農林牧漁用島14個,旅游用島1個,交通運輸用島1個。小青島已成為青島市著名旅游景點。
當前,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及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島經濟的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海島空間資源的稀缺性進一步加劇,海島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矛盾也更加突出,給海島保護、開發與管理帶來了更加艱巨的挑戰。
■問題
缺少全域統籌理念
生態破壞依然存在 目前,在海島的保護與利用上仍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海島開發利用缺少全域統籌理念。未能從“陸、海、島”統籌、島陸聯動的大視角進行全盤考慮,海島對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生態破壞問題依然存在,保護力度需要提升。部分海島因自然因素和人為破壞,造成沙灘侵蝕、沙質粗化,如驢島、田橫島、趕嘴島、牛島等;因外來生物入侵或人為濫捕、濫采,已對海島植被及鳥類等生物資源造成嚴重影響,如大管島、小管島、靈山島等。
開發層次較低,同質化嚴重。已開發利用的無居民海島多為漁業養殖,規模和檔次較低,部分海島開發設施已經荒廢,造成資源浪費。
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有居民海島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除田橫島、竹岔島、靈山島有定點班船外,其他有居民海島均需乘坐漁船進出,碼頭數量和規模不足。無居民海島水、電、碼頭等基礎設施嚴重匱乏,僅兔子島、獅子島、馬兒島、長門巖北島、朝連島、大公島等擁有碼頭,多數無居民海島登島困難,海島價值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格局
近期將重點開發利用9個海島 圍繞“一帶一路”和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戰略的實施,本市海島規劃構筑了“一帶兩區六組團”的空間格局:將東起嶗山頭西至靈山島區域的海島,規劃為青島海島近期重點利用帶。
“海島控制發展區”——統籌考慮青島長遠發展需求,將嶗山頭以東區域的海島,規劃為海島控制發展區。該區域海島近期以控制保留為主。“海島集約利用區”——將瑯琊臺以西區域的海島,規劃為海島集約利用區。該區域海島結合董家口港城建設需求,為港口發展提供支持。六大功能組團:分別為田橫組團、鰲山灣組團、前海組團、靈山灣組團、棋子灣組團,嶗山頭組團,共計形成19個島群。
就開發時序而言,將田橫島、小管島、大管島、竹岔島、靈山島、齋堂島、沐官島7個有居民海島以及小麥島、脫島2個無居民海島作為近期重點開發利用海島。
就海島的重點保護而言,保護對象主要包括海島特色植物等:包括樹齡在百年以上的耐冬、小葉樸等珍稀古樹名木和具有代表性和獨特性的海島植物。主要分布在長門巖北島、長門巖南島、大管島、竹岔島、靈山島等海島。
特色自然景觀主要包括沙灘、典型地貌等,主要分布在田橫島、驢島、冒島、靈山島、脫島等海島。特色人文景觀主要包括具有一定歷史積累和文化內涵的遺址和建筑,如海神廟等。主要分布在田橫島等海島。海島生態系統主要為各類自然保護區內海島、泥沙島以及具有良好生態基底的海島,主要包括小嶼、高沙頂、栲栳東島等海島生態系統等共10處。
為了保障海島開發,本市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在海島分別增設交通性碼頭和漁業碼頭。在大管島現有的100KW擺式波力發電站基礎上,建設海島北部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基地。完善小管島上太陽能與風能發電系統。在大公島開展太陽能發電建設工程。加強齋堂島海洋能實驗基地建設。更新靈山島海底電纜,滿足海島用電需求。
旅游
東西兩條線,形成6處特色區 海島旅游發展總體格局以“海陸互動、兩翼展開”為理念,以“彰顯海島特色、堅持差異發展”為思路,從文化、景觀、生態、事件等多方面,深入挖掘特色資源,打造個性品牌,形成6處海島特色旅游區,與陸域鄰岸主要旅游節點協同發展。總體形成東西兩條功能復合、特色各異的環狀旅游線路。各功能區既可獨立游覽,也可協同聯動,結合需求組合形成多種旅游線路,以滿足不同旅游人群的需求。
弘揚海島歷史與民俗文化。挖掘田橫島“五百義士”、齋堂島“秦漢文化”、小青島“琴女傳說”、石老人“石老人傳說”等海島歷史文化資源;傳承田橫島“祭海”等具有鮮明海島特色的民俗文化遺產;傳揚靈山衛、白馬島雄崖古所等海防衛所文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和發展海島文化產業,全面展示海島文化魅力。完善海島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海島文化公共服務平臺,培育和建設海島特色博物館。設計靈山島溝南崖村創意漁俗村,建設齋堂島、竹岔島等海島風情居住區,營造“漁船、漁民、漁家、漁島”等海島特色風情。結合海島特色文化,打造以海島民俗、歷史事件、海防文化等為主題的文化藝術活動節日。
《規劃》指出,將積極申請國家及省級海島保護專項資金,用于海島調查與評估、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設施改善、海島民生改善、科學研究活動、防災減災等。爭取設立青島市海島保護專項資金,進行海島保護、管理、生態修復及調查等活動。
立足青島市的海洋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制定和出臺優惠政策,積極發揮政府財政性投資及導向作用,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模式,逐步形成財政撥款、金融貸款、單位個人自籌和外資等組成的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資體系,努力形成以國家投入為引導,地方和社會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解讀
串起島陸海,帶動大旅游發展 島城出臺了《青島市海島保護規劃(2014-2020)》,針對其中的亮點和意義,國家海洋局一所研究員馮愛平進行了解讀。他認為,《規劃》對于青島的海島開發保護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促進作用:
一是使海島的開發和保護有了空間上的合理安排,比如提出一帶兩區六組團等,設計非常合理等。二是規劃中第一次提出了從單島到組團、到整個青島市所有海島的開發保護的指標體系,對于不同的海島都提出了相應的保護目標和保護措施。對于一些重點海島,像靈山島,竹岔島,田橫島等,也做了一系列宏觀的策劃,適當引導當地居民來開發。三是青島的海島規劃是從本土優勢出發,在規劃編撰過程中,參考了很多同緯度地區,像韓國,日本等在開發海島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吸收到青島的海島開發中,提出示范引領,分步實施的開發步驟。
對于本次規劃的亮點有哪些,馮愛平認為,從居民最關心的地方來說,就是要根據各個海島的不同狀況,都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和安排,譬如說對有居民海島上的淡水廠,污水垃圾處理廠等基礎設施的設計都要有明確的目標。隨著規劃的實施,海島上島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也會得到較大的改善。
規劃中對不同海島的定位,發展方向都有一定的策劃和安排。以后整個海島的產業發展都會慢慢興起,旅游路線把整個島陸海都連接起來。今后外地游客到青島來,不僅能欣賞到大海沙灘,吃到海鮮,觀賞嶗山,同時也能感受到海島的風光,會帶動大旅游的發展。
青島市的海島規劃是根據海島法來實施的,海島法首先就是以保護優先,所以剛才所提出的一切都是以海島上的自然植被,綠地景觀未受破壞為前提。從點線面這三個方面出發,可以讓海島持續發展。
■東線海島特色旅游區 1前海一線島群:以休閑觀光、海上娛樂、競技運動為特色
2大管島島群:以酒店會議、健康休閑、養生度假為特色
3田橫島島群:以自然風光、文化體驗、休閑娛樂為特色
●環狀游覽線路設計引導:前海城區——前海一線島群——大管島島群——田橫島島群——田橫旅游區——鰲山灣溫泉旅游度假區——嶗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前海城區。
■西線海島特色旅游區 1竹岔島島群:以現代文化、時尚休閑、自然風光為特色
2靈山島島群:以旅游度假、自然風光、海上娛樂為特色
3齋堂島島群:以歷史風情、休閑娛樂為特色。
●環狀游覽線路設計引導:鳳凰島旅游度假區——竹岔島島群——靈山島島群——齋堂島島群——瑯琊臺風景區——大珠山風景區——小珠山風景區——鳳凰島旅游度假區。
文/本報記者 姜振海實習生 王媛 通訊員 周建偉 圖/本報記者 王濱 設計/半島視覺工作室 于娟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