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過的浙貝作為原料,很多成品藥中被檢測出較高的硫磺含量,太極、通藥、哈藥、云南白藥集團等多家知名藥企或涉其中。記者趕赴浙江、安徽等地調查發現,硫磺熏蒸浙貝猶如醫藥行業的“三聚氰胺”,已經成為中藥材行業的潛規則,而有關檢測標準的缺失則讓這一潛規則發展成為“明規則”。
止咳化痰藥檢出硫磺 舉報人白某告訴記者,硫磺熏蒸的浙貝對人體危害極大,為了檢測市場上公開銷售的藥品是否存在硫磺超標問題,去年底他網購了5種常見的止咳化痰藥品并送到第三方機構檢測,結果顯示:所有送檢藥品中均檢出一定的硫磺含量。
根據白某提供的西安國聯質量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檢測報告和留存樣品,記者發現,太極集團重慶中藥二廠有限公司生產的橘紅丸、通藥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橘紅丸及潤肺止嗽丸、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生產的金貝痰咳清顆粒、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小兒寶泰康顆粒5種止咳藥中均含有硫磺成分。檢測負責人鐘某認為,一般來說,成品藥成分中不應出現“硫”成分,而這5種止咳藥中100克成品藥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著實讓人吃驚。
我國二氧化硫殘留量的標準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食品添加劑通用標準”,即草藥及香料中亞硫酸鹽殘留量“以二氧化硫計不得超過150mg/kg”。7日上午記者注意到,“太極橘紅丸”等多個涉事藥品,仍在網上有售。
市場分含硫貝、無硫貝 據悉,上述被檢出硫磺超標藥品的成分中均含浙貝這一中藥材原材料。而浙貝主產地為浙江省磐安縣,位于該縣的新渥市場是全國最大的浙貝集散地。
不久前,記者多次實地探訪發現,新渥市場上,浙貝被公然分成含硫貝和無硫貝兩種,發白的是含硫貝,發灰的是無硫貝,且無硫貝的價格明顯高于含硫貝。一位陳姓攤販坦然告訴記者,禁硫根本禁不住,他一年向外發出的浙貝大約300噸,其中約一半都是經過硫磺熏蒸的。業內人士分析,新渥市場售出的浙貝中至少一半以上為含硫貝,流向全國市場,其中大部分最終進入了中成藥廠和中藥零售店。
含硫檢測亟待“國標” 二氧化硫是有毒化學物質,長期接觸食用二氧化硫殘留的中藥材,會令人產生嘔吐、腹瀉、惡心等癥狀,嚴重的會危害肝臟、腎臟,還會引起慢性中毒如慢性鼻炎、咽炎、支氣管炎以及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還可能提高肺癌的患病率。
然而,盡管我國對硫磺在中藥材及其飲片中的殘留量作了明確限制,但在成品藥品中的含量依然沒有標準可循。由于缺乏國家標準,記者試圖聯系北京市藥品檢驗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等單位對藥品進行含硫量檢測,但均因無國家標準而未能成功。業內專家呼吁,出臺成品藥的硫磺含量檢測標準已成當務之急。 據新華社
五種藥品檢測出含硫磺成分 藥品名 含硫量
太極集團重慶中藥二廠有限公司生產的橘紅丸 0.6%
通藥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橘紅丸 0.3%
通藥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潤肺止嗽丸 0.2%
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生產的金貝痰咳清顆粒 0.1%
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小兒寶泰康顆粒 0.1%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