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田春茶開采
對春茶進行加工
隨著天氣轉暖,嶗山第一波春茶正式開采了。今天上午,嶗山區農林局、嶗山茶協會在嶗山云霧茶場舉行“嶗山春茶規模開采啟動儀式”。從現在開始,嶗山大田春茶將規模上市。
據介紹,頭茬春茶供不應求,已被預訂了三分之一,全面采摘春茶還需到4月20日以后。在價格上,有機春茶的價位在1600-8600元之間,預計月底氣溫回升產量遞增,價格會回落。
今天一大早,記者在嶗山云霧茶場看到,很多茶樹上已經冒出嫩綠的芽尖,工人正在仔細地采摘。這里的茶園背山面海,海洋帶來的霧氣繚繞在茶園里,再加上陽光的漫射,讓這片茶園生長得比較快,茶葉采摘上市的時間也比較早。云霧茶場負責人王永超說,今年的云霧春茶場出產的茶葉與去年基本持平。
嶗山茶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成長繁育,已經成為中國緯度最高的規模茶葉產區,被譽為“江北第一名茶”、“茶中新貴”。嶗山固有的山泉、海霧、土壤,造就了嶗山茶“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的特優內質。
在嶗山云霧茶場記者看到,很多茶樹上已經冒出嫩綠的芽尖,工人正在仔細地采摘。“嶗山茶多為一芽一葉和一芽兩葉,單芽屬高端茶。”嶗山茶協會秘書長張鳳昌介紹,因為春茶剛剛開始采摘,產量不多,價格會偏高,等到4月20日后,價格會有所回落。“到五月份采摘的茶葉屬春中期的嶗山茶,六月份則屬春末期的嶗山茶,價格還會繼續下行,價格會在數百元一斤,春末期的三茬嶗山茶價格可能會在百元左右。”
在茶園采摘現場,記者看到,采茶工人拇指和食指捏住芽頭的根部,動作迅速,將采下的嫩綠芽葉放入竹籃中。來自陜西的采茶工陳大姐告訴記者,一到了春茶采摘時節她便回到嶗山茶園,一天工作8個小時,每天工資80元。據王永超介紹,目前制茶的成本中,人工費用最高可占到三成,人工費用比去年上漲10%左右,茶企中采茶工人多為外地打工者,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在采摘完鮮茶后,經過一道道工序,5至6個小時就可變身成品茶。
“我們去年投入100多萬元修水庫,今年天氣干旱但對茶葉產量影響不大。”據嶗山云霧茶場王永超總經理介紹,今年的云霧春茶場出產的茶葉與去年基本持平,價格變動也不大。而關于干旱對茶葉產量的影響,嶗山茶協會秘書長張鳳昌也表示,目前對嶗山茶的影響不大,但若后續降水太少,會影響到茶葉的產量。在嶗山茶新品種培育上,張鳳昌說,像龍井系列、九坑、祁門、福鼎大白等屬新品種,耐旱抗凍是它們的優勢。
為了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進一步提高農業附加值,近幾年來,嶗山區委、區政府從事關食品質量安全、事關民生和穩定的高度,按照多予、直補,調整結構、優化產業,以點帶面、統籌發展的原則,采取全過程、多層次的有效措施,將嶗山茶打造成為優質高端的江北名茶和惠民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開展嶗山茶“三項直補”。近幾年來,嶗山區委、區政府立足實際,把嶗山茶確立為農業特色經濟的主導產業重點培植,使嶗山茶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的重大飛躍。嶗山區委、區政府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富民增收的意見》、《關于規范和扶持嶗山茶產業發展的試行辦法》、《嶗山茶三項直補工作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扶持嶗山茶產業的惠農政策,對茶葉用藥、用肥、苗種改良進行直補,6年投入直補資金4000多萬元,大大提升了嶗山茶品質,今年將出臺新的支農政策,擴大直補范圍,加大直補力度,將嶗山茶整體品質進一步提升。
二是加強“萬人培訓”活動。培訓內容主要是茶葉種植、加工及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每年舉辦培訓班60余期,每年培訓一萬人次。免費發放《嶗山區茶農“萬人培訓”活動實用技術手冊》、《嶗山茶樹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手冊》、《無性系茶樹繁育技術手冊》等資料萬余冊。培訓提高了茶農的素質,使其快速掌握了茶葉的安全用藥用肥,進一步提高了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為嶗山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為強化對茶葉質量的監控力度,制定了《嶗山區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實施方案》,安排專項監督抽查經費,用于嶗山茶、水、土壤等樣品檢測,2016年將抽檢790個樣品。同時,王哥莊、北宅街道也建設了鎮級農產品速測室,實現了區、街道二級對茶葉生產的監控,有力地確保了全區茶葉的質量安全。
四是加強農業標準化推廣。為了全面提升茶葉標準化水平,制定了《嶗山區農產品生產記錄管理辦法》,不斷加強對19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監督指導,各生產基地將農事記錄、用藥用肥記錄、產品銷售記錄等內容建檔立案,使茶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了標準化管理的軌道,同時,制訂了嶗山紅茶加工等技術規程,推進了全區茶產業的標準化進程。
五是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制定出臺了《嶗山區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辦法》,突出抓好19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建設管理,19處基地均建立了二維碼系統,全部納入了市級追溯監管平臺。通過一系列措施,建立并實施了全區農產品產地管理制度,完善了農產品產地安全信息統計制度,進一步增強了各生產基地的質量安全意識。
據了解,目前嶗山區茶園面積發展到了2.3萬余畝,產量1000余噸,產值2.3億余元,已成為推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 [編輯: 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