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海建
近日,隨著南京、蘇州、合肥、福州等地公布2015年公積金貸款情況,記者發現,多地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吃緊,公積金賬戶幾乎出現“被貸空”的現象。分析認為,這與此前樓市回暖不無關系。(4月5日《深圳商報》) 公積金之本意,在于為存繳者提供購房便利。公積金“余額不足”,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警惕。一則,從公平性來說,如果“先來先得、后來不得”,就會打擊存繳者的信心。二則,貸款資金不足是否會危及公積金正常提取?保證公積金合理的存量規模,使之維持在“生命線”之上,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多地公積金捉襟見肘,在觸及警戒線的時候,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一方面,及時提高門檻、下調額度、上調貸款利率,將公平原則置于效率原則之前;另一方面,壓縮地方性公積金新政的自由裁量權,及時采取各種措施,將公積金使用引導到“買房”的第一需求上來。再比如,利用貼息商業貸款等多種方式,在節流的基礎上做好開源工作,確保公積金“不斷貸”。公積金是互助互利的基金,意在便民利民,必須確保不穿底、不失信,維護存繳者利益。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