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乃琛和他所研究的家譜文化成果。
在澳門路社區,大家對于一本仿古裝訂的“新家譜”都不陌生,他的設計者便是家住澳門路社區東海路10號的楊乃琛。據了解,楊乃琛1947年出生在即墨市,1998年任職青島市民俗博物館館長。楊乃琛早在2001年開始著手研究“新家譜”文化的發揚和傳承,現擬在澳門路社區成立家譜文化志愿者服務協會。近日,記者來到東海路10號楊乃琛的家中,聽他講述了他和“家譜文化”的不解情緣。
老家收獲“古董”寶貝
那是在2000年春節期間,楊乃琛和家人一起回即墨老家,家中老人從存放糧食的缸底取出《即墨楊氏族譜》和《即墨楊氏家乘》兩本厚卷,交到楊乃琛的手中。這讓他喜出望外,捧著這7冊積了灰的“老古董”,楊乃琛便迫不及待地一頁頁閱讀了起來。“衣冠肅整,容貌和怡,內不加食,外不加衣,為子孫者,敬保守之”老祖宗的訓話仿佛就在耳邊,由于長期從事文化工作的關系,楊乃琛意識到這兩套本子意義非凡,便將家譜和家乘拿回家中研究。
半夜起床記錄靈感
楊乃琛在研讀這兩件“寶貝”時,不禁計上心來:族譜記錄家族世系,家乘則摘錄祖輩遺留下的家風家訓,這樣翻閱麻煩,為何不把二者結合起來?這個點子一出,楊乃琛便投入到“新家譜”的研究工作中,從結構設計到實用性考量,都需要細細打磨。楊乃琛有時深夜將要入眠,也會突然起身下床,執筆飛速記錄下轉瞬即逝的靈感,就這樣,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完成了“新家譜”的設計工作。楊乃琛考慮到,創立“新家譜”將有助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對于當今社會尤為重要,便和街道、社區聯系,一起推廣“新家譜”和傳統文化的精髓。“尋祖求源,乃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宗族是民族的基礎,尊祖敬宗是國 家和諧發展的基石……”這是楊氏譜牒中最新修訂后,楊乃琛做的序言節選。他說,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也是長伴一生的教育,他從自己父母身上學到的為人處世之道,為他的成長發展帶來很大的裨益。
母親教導銘記在心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楊乃琛對這八個字有著獨特的感受。“這是我們家的家訓,也是讓我受益終身的一句話。”回憶童年時期,楊乃琛感慨,在生活最艱苦的時候,父親在工廠做工,母親一人在家照顧他們兄妹6人,生活的重擔并沒有壓垮這位瘦弱的女人。她凌晨兩點背著地里的菜走60里路,為給孩子們換口糧食;13歲的楊乃琛從即墨來青島讀書的前夕,搖曳的燭光下,母親握著他的手,“出門在外,遇事別計較,自己吃點虧不要緊,別讓別人吃虧。”雖然母親沒念過書,但對于她的教導,楊乃琛總是銘記于心,母親淳樸的言語中透露出高尚的品德,似一盞明燈,指引著楊乃琛在生活中腳踏實地做人做事。
以身作則子女受益
在孩子的教育上,楊乃琛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求富貴,不貪便宜,做人老實本分。”楊乃琛樂呵呵地說,他對三個孩子常常念叨這條順口溜。良好的家庭氛圍和以身作則的理念,讓子女們受益匪淺,家庭和睦也讓楊乃琛倍感欣慰。現在退休的楊乃琛也會到社區內做志愿者,常義務教授居民書畫寫字,還會免費為居民發放“新家譜”。澳門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郭愛萍稱贊他積極宣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他所宣揚的家訓家風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相關新聞“新家譜”文化推廣志愿者開始招募啦!
為推廣新家譜文化,澳門路社區擬成立推廣志愿者服務協會,現面向轄區內廣大居民招募志愿者,只要你有工作熱情,愿意共同推廣新家譜文化,都可加入到“新家譜”文化推廣志愿者的隊伍中來,咨詢電話:85066062。
文/圖 記者 李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