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卡里充值結果遭遇商家“失聯”,這樣的事兒您遇見過嗎?3月15日,嶗山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布了嶗山區2015年度消費投訴熱點和典型案例,其中預付費消費投訴、家居及裝修投訴和餐飲住宿投訴位居前三位,而汽車、網絡、美容、教育、房屋類投訴居四至八位。
預付費消費鬧出刑案 案例:海爾路夏威夷洗浴中心,先是店主變更易人,前任店主僅交接了部分會員,新任店主改名換卡后,沒有被交接的會員不斷找上門,后是兩任店主也因此產生民事糾紛進而發生了刑事案件,目前司法機關已經介入。
點評:近年來卡券等預付費消費盛行,2015年投訴更加集中,且多數是群體性投訴。主要表現為商家關店跑路找人難、場所變更退卡難、店主易人續用難,以及服務質量差和“霸王”條款等。
酒店馬桶壞了不讓走 案例:外地游客林女士8月份一家三口入住嶗山某星級酒店,期間,孩子不慎將一個玻璃杯掉入馬桶,由于采光問題,又調整了房間,待到離店結賬時,酒店告知當初入住房間的馬桶被酒杯打壞了,并要求林女士賠償馬桶錢3000元,否則不允許離店。后經調解,酒店退回了林女士馬桶錢3000元。
點評:餐飲住宿服務投訴主要表現為管理不到位、服務不規范、收費不合理、宣傳不實、強制消費、預訂房間隨意取消等不誠信行為等問題。
花60萬元豐胸不見效 案例:消費者王女士反映,在嶗山某美容店先后交納100萬元進行豐胸美容,幾年下來消費了60多萬元,可豐胸效果一直不明顯,于是王女士想把余下的40萬元退掉,可是美容院就是不給退款。執法人員進行調解時,該店以各種理由推脫搪塞,最后竟說消費者有過激的維權舉動,不接受行政調解要打官司,使得調解不得不終止。
點評:美容類投訴主要表現為個別美容院虛假宣傳,美容效果認知度不統一,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崗前培訓,服務不規范,個別甚至造成了毀容;所用的美容產品來路不明等問題;由于缺乏相關的行業標準,加之多數不簽合同,不開正式票,導致消費者維權難。
記者 周曉荷 通訊員劉克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