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到供給側改革,只拿日本馬桶蓋、感冒藥說事兒,就無法調整好供給側結構。”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周漢民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過去一年,中國游客在國外搶購馬桶蓋、電飯鍋之類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周漢民認為,過度關注這些產品產業,可能會使中國在經歷現有產能嚴重過剩痛苦后,造成新的產能過剩。
周漢民分析指出,部分大企業占據過多資源和人才,超量生產出少數大眾化產品,抑制了中小企業的產品創新和產業鏈延伸。與此同時,中國民眾出國搶購的大多是國外中小企業生產的小眾化產品。此外,缺少層次化的壟斷供應無法滿足多層次的市場需求;以行政審批為主的產業和市場準入管制,限制了產業發展的多向性和多層性,無法適應多元、多層的消費需求。
周漢民表示,供給側改革需要針對導致供給結構缺陷的主觀因素和客觀行為,從“均資源”“去管制”“反壟斷”三個方面著手著力。他解釋說,要從“揚長避短”向“取長補短”轉變,避免資源、要素過度集中在少數產業;要從“一枝獨秀”向“百花齊放”轉變,使任何主體都有進入市場的資格和權利;要從“好大喜強”向“扶貧濟弱”轉變,確保所有人都有勞動致富的權利和機會。 據新華社
相關專題:
2016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