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侯彥平) 畜禽養殖業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普遍存在配套污染治理工作嚴重滯后的問題,畜禽養殖污染已經成為繼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成為農村污染主要形式。2月21日,記者從東港區宣傳部獲悉,依據《東港區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東港區正在全區范圍內積極推進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力爭達到在兩年內完成綜合整治的目標。
據介紹,“高濃度的養殖廢水排入河中,造成河流水質不斷惡化,我們的郭家湖子河、張家河、后樓河等城區河流水質難以達標,上游及沿途的畜禽養殖污染就是主要原因之一。”東港區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畜禽糞便發酵后產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氫、甲烷等有害氣體,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滋生蚊蠅,傳播疾病,這些都給群眾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危害。此外,群眾對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反響日益強烈,畜禽養殖污染引發的的群眾信訪投訴居高不下。
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部分市民對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存在一定誤解,實際上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不是在搞一刀切,而是按照“分類處理、適當獎補”的原則,根據《東港區畜禽養殖布局規劃》劃定的禁養區、控養區、可養區范圍,實施分區域、分類整治,政府給予適當獎補。
根據要求,禁養區的畜禽養殖戶要通過停產、轉產、拆除等方式于2016年6月30日前實現全面禁養,其中城市規劃區內2016年2月29日前實現禁養;控養區和可養區內所有養殖場(戶)需要配套建設污染治理設施,驗收合格后方可繼續進行養殖,并應于10月31日前達到糞污無害化處理、綜合利用,無糞污直排口的基本要求;禁養區、控養區內嚴禁新建、擴建各類畜禽養殖項目;可養區內新建養殖場,必須達到生豬出欄不少于500頭/年、奶牛存欄不少于100頭/年、肉牛出欄不少于100 頭/年、蛋雞存欄不少于10000 只/年、肉雞出欄不少于50000只/年、肉鴨出欄不少于50000只/年的規模。
“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不是在阻撓畜禽養殖業的發展,而是在積極推動畜牧業的產業化、現代化、標準化發展。”東港區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希望廣大養殖場(戶)以此次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為契機發展高效規模養殖,實現畜禽養殖無污染,保證畜禽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013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2015年12月31日,省政府印發的《山東省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市政府2013年發布了《日照市畜禽養殖布局規劃》。從周邊區縣來看,莒縣、五蓮縣、山海天都先后開展了大規模的畜禽養殖污染整治行動。
東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2014年開展了水源地周邊和崮河流域畜禽養殖污染整治行動,拆除畜禽養殖戶200余家,2015年,將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列入全區六項環保重點工程,提出了在兩年內完成綜合整治的目標,并在充分考察學習、調研座談、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東港區畜禽養殖布局規劃》《東港區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為畜禽養殖綜合整治提供了綱領性文件。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