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是“十二五”時期的收官之年,城陽區保持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一年來,城陽區堅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堅持全域統籌、項目為先、民生為本,全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平均增幅在13%以上,民生投入占財政投入七成以上。
民生事業向實質公平轉變 產業模式由加工貿易型向總部聚集、創意孵化型加快轉變。主要體現在,全區五大總部園區引領其他總部園區快速發展,引進企業突破1000家。全區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孵化器的數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700億元、增長9%,其中軌道交通產業有望突破700億元。全方位支持創新創業創客發展,獲得市認定的科技孵化器達到24家、23.7萬平方米,在孵企業685家;建成眾創空間9家、1.2萬平方米,聚集創客2000余人;三利集團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新落戶騰訊創業基地等總部型項目550個,引進華唐盛世電商孵化園等新興產業項目248個。
城鎮化由開發建設為主向功能完善為重加快轉變。通過社區中心建設統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形成“15分鐘便民服務圈”,成為有口皆碑的宜居城區。全面推廣生活垃圾收集清運服務外包模式,“智慧環衛”系統建成運行,成為全市首個環衛作業市場化全覆蓋區市。總長22公里的春陽路等若干主要道路實現全線貫通。“森林城陽”建設持續加大投入,新造林3200畝。
民生事業由形式普惠向實質公平加快轉變。城陽區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開始解決,實事在最困難的群眾身上落實,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促進就業的精準服務、大病救助的兜底作用、大救助平臺的不漏不重,“公平”原則得以認真踐行。其中教育方面,投入3.6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幼兒園16處;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優良率全市第一;榮獲省、市中小學生足球聯賽11個冠軍,11所中小學入選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醫療衛生方面,投入1.5億元全面實現醫療保險城鄉統籌,30萬農村居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醫保待遇。社會保障方面,發揮“大救助”平臺作用,救助困難群眾3萬人次,發放救助金7000萬元。
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城陽區將堅持以創新發展強動力、以協調發展促均衡、以綠色發展保永續、以開放發展創優勢、以共享發展增福祉,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幸福的膠州灣北岸新城。
立足于全面提高經濟轉型發展質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部署要求,堅持把項目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重點包括:突出抓好軌道交通產業開發區建設,引進產業配套項目15個以上。全力推進高速列車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啟動7公里試驗線和高鐵檢修等支撐項目,加速打造千億級產業鏈和世界級動車小鎮。突出抓好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引進大企業總部、職能型總部和科技型、成長型中小企業500家。全面落實創新驅動戰略,新增科技孵化器和創客空間10家以上,新增市級以上研發平臺9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積極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加快海利爾藥業、威奧軌道上市步伐,新增“新三板”、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10家以上。全面深化對韓招商和園區合作,打造韓國企業眾創空間。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和引導更多本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恒順眾昇等海外投資項目爭創國家級境外工業園區。以青島國際電商基地、嘉民電商物流產業園等項目為帶動,培育跨境電子商務產業聚集區。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立足于全面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和管理效能。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突出“打造潔凈有序城陽”這一主線,切實提升城市宜居度和群眾認同感。
主要包括:投入1.6億元,新建祥陽路等4條道路,維修正陽路、中城路北段等5條道路。投入3900萬元修建夏莊片區玉霞東路等5條道路,投入3000萬元修建上馬片區龍游路等5條道路,改善東西部交通環境投入6500萬元,啟動日供水能力4萬噸的東部水廠建設。建設升級“智慧城管”系統,加快智信平臺、智慧水務、智慧市政等模塊建設。加快建設統一、規范、便民、高效的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擴面提標工程,實現工業園區和轄區結合部全域覆蓋。在嶗山西麓等生態保護區社區,試點推行“統一規劃設計、政府統籌配套、群眾自建自管”的新型社區建設新路子。投入3.6億元開展墨水河綜合治理工程,努力把墨水河及沿線打造成防洪要道、生態連廊、宜居群帶。實施“森林城陽”建設項目40個,突出多彩特色,新造林600畝,更新1200畝,全區林木覆蓋率達到39.7%。
七成以上財力投入民生 立足于全面推動民生持續改善,扎實推進民生實事和制度保障。始終堅持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持續推進學有優教、勞有應得、病有良醫、住有宜居、老有頤養、困有所助“六有工程”,全年民生項目投入占區財力安排的比重繼續保持在七成以上。
其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投入7300萬元完成城陽職專和實驗中學改擴建;啟動總投資2.4億元的城陽十七中和龍湖片區小學建設工程;投入5000萬元實施城陽六中、城陽二十中和夏莊小學擴建工程;投入6500萬元新建6所幼兒園;加快現代化學校建設,全面建成智慧校園。優化醫療資源布局,開工總投資2.9億元的城陽二醫遷建工程,確保2017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全方位開展“醫療服務規范年”和“監督執法深化年”活動,大力推進市民健康知識普及教育,打造健康城陽。支持創業帶動就業,突出社區學院主陣地作用,大力推進就業創業 “六項行動”,完成技能培訓1萬人,扶持創業1800人,新增城鄉就業1.5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充分發揮青島博士創業園高端引領作用,新引進博士創業項目40個、碩士及副高職稱以上人才1000人。 記者 王濤
相關專題:
聚焦2016青島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