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青島巨變 “十二五”期間大力改善民生碩果累累

2016-02-14 10:14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村里建起健身廣場

  “現在村里真是大變樣了,咱現在也和城里人一樣能在村里健身了。”近日,在膠州膠西鎮孝源店子村健身廣場上,73歲村民劉桂蘭一邊和鄰居嘮嗑,一邊在腳踏健身器上雙腳來回活動著。這兩年,劉桂蘭所在的村莊不但公共設施一應俱全,村民還享受村里發放的各種福利。發生在孝源店子村的變化,也是膠州市新農村建設進程的一個縮影和樣本。

  記者來到膠西鎮孝源店子村,以往村里的土瓦房已經被嶄新的大瓦房替代,房前房后也都植有草坪和樹木,健身廣場不時傳來孩子和老人的笑聲。

  村內街道全部硬化,站在村里大街上,與繁華城市相比,這里天空很藍,空氣也很新鮮。“以前和現在那是沒法比,那時俺村什么樣?出門一腳泥,一下雨,全村就變成了大泥塘子。家家戶戶都養著牲口,還把牲口拴在門外,大街就成了牲口吃喝拉散的‘牲口圈’,到了夏天,站在村口都能聞到牲口味。一場雨后,大街上泥湯伴著牲口的糞便,蚊子蒼蠅一大片,簡直沒法走。”劉桂蘭說,從2013年開始,鎮上出資先后把村里幾條街道全部硬化,在大街兩側,還專門設置上了綠化帶。

  “現在不光有的玩,村里還定期發放福利,大家伙兒的日子絲毫不比城里差。”劉桂蘭說,村里還設了一個文化大院,院里設置了圖書室、臺球室、乒乓球室等文體活動室,全部免費開放。400多戶村民都納入了養老保障體系,困難家庭每年都能領到救助金,村里還出資給每戶村民投保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逢年過節還給村里60歲以上村民和老人免費發放大米、花生油、魚等生活物品。這幾年,膠州在新農村建設方面,主要以村莊硬化、綠化、亮化、凈化、美化這“五化”建設穩步推進,目前他們當地農村基本都完成了這“五化”任務。 記者 牟成梓 通訊員 張彬

  “老臺東”住上雙氣房

  家住威海路89號的婁維蘭是地地道道的“老臺東”,已退休的她生活非常安逸。“最近5年,老百姓的生活變化太大了,暖氣、燃氣都通上了,自來水完成了一戶一表改造,鄰居們再也不用為水費‘打唧唧’了。”提起這些年的變化,婁維蘭用了三個詞概括“熱心、暖心、貼心”。

  “我從小在臺東生活,以前住平房,一到冬天,屋子里四處透風,身上大棉襖套小棉襖,還要專門到農村訂做那種很厚的大包子鞋。后來搬到了現在的住址,雖然搬上了樓房,但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建的老房了,到了冬天,還是很難熬。”回憶起當年的場景,婁維蘭打開了話匣子。“最早,我和鄰居們都在家里生爐子,當時的散煤都不好燒,鄰居們到處撿廢木料堆在樓道里,就是為了生爐子。樓道里堆滿了木頭和散煤,又臟又亂。”婁維蘭說,后來,家里雖然裝上了空調,但因為電費貴,不舍得用。

  “這里面還有個小插曲,我家房子使用面積才30多個平方米,到商場卻非要買2.5匹的大功率空調。售貨員說用不著這么大功率,我堅持要,就是因為以前冷怕了。”婁維蘭雖然安上了空調,可她卻發現這是個“電老虎”,兩個月電費500多元。“平時還得省著用,能不開就不開。那時候,真羨慕那些有集中供暖的房子,我們盼著啥時候也能裝上。”婁維蘭說。

  2012年6月份,婁維蘭所在的芙蓉路社區集中供暖建設正式開啟,到10月份完成改造。“印象最深的是,暖氣裝上頭兩年,冷熱不均,居民意見很大,能源熱電大成路換熱站站長帶著工人挨家挨戶給居民調試,直到最后全部達標。”婁維蘭說,有了暖氣,家里24小時都這么暖和,棉襖也脫下來了;有了暖氣,樓道里的木頭、散煤都沒有了,樓道里的環境變好了。

  “沒有暖氣的時候,洗個衣服只能掛在外面晾干,放一晚上凍得硬邦邦的,一件衣服洗完了好幾天干不了。進臘月門收拾家,要提前十幾天洗衣服,生怕天不好,曬不干。”婁維蘭說,有了暖氣,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把衣服晾曬在家里就干了。“你看,現在擦個窗多干凈,以前沒有暖氣的時候,擦窗很快就結成了冰。”婁維蘭指著窗戶說。

  最近五年來,婁維蘭所在的樓院還完成了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通上了天然氣。“我們現在也是‘雙氣’房啦。”婁維蘭說,再也不用扛煤氣罐爬樓了。 記者 劉海龍

  在學校吃住全免費

  走進青島市中心聾校的教學樓,迎面撲來的是一股暖意,“我們的教室里有暖氣,上課不用穿厚厚的棉衣,可舒服了。”高二2班學生孫廣宏向記者介紹著學校的情況,臉上浮現出一股“小驕傲”式的表情。孫廣宏今年17歲,自小聽力障礙,11年前,父母將他從膠州老家送到了中心聾校讀書,開始他與中心聾校共同成長的道路。

  “我們學校原先在明霞路,那時候學校很小,20多個男生要擠在一間大宿舍,晚上如果想上廁所,得穿過一個大操場,到宿舍對面的公共廁所。”原本以為與孫廣宏交流會存在很大障礙,事實上只要比正常聲音稍大、語速稍慢一些,孫廣宏完全能夠像正常人一樣交流。

  孫廣宏說,他從一年級開始在中心聾校讀書,那時候,學校里的設施非常落后,2008年底學校搬到了遼源路的新址,學校的硬件和軟件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最近幾年,學校又添了宿舍樓、實驗室、愛心超市,孫廣宏所住的新宿舍每間6人,有干濕分離的衛生間,食堂每天三頓飯豐盛可口。

  “食堂的飯菜很好吃,粥有好多種,排骨、雞腿,而且都是不限量的。”孫廣宏一邊說,一邊拍拍自己的肚子,顯得十分幽默。

  孫廣宏說,進入新學校后,生活變得更加有規律,每天早晨6點起床洗漱,6點半跑操,6點50分吃早飯,7點30分上課……晚上6點30分晚自習,晚10點熄燈睡覺。平日里,除了上課,學校還會組織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我們去過世園會,去過奧帆中心,去過海底世界。”大家的課余生活非常豐富,許多志愿者組織還會定期到學校,與同學們互動,讓大家在感受大千世界的同時,增加與普通人交往的空間和時間。

  “最近幾年,全市為特殊教育的投入特別大,也給了這些孩子很好的學習條件。”劉莉是孫廣宏的班主任,2001年入校到現在,親歷了學校的一系列變化。劉莉說,現在學校招收的孩子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職專多個年齡段的學生,教學采用的是8至10名學生一班的小班制,教室里從黑板到觸摸式教學屏,給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條件。

  “學校很早就開始使用無線助聽設備,這套設備每個孩子的費用大約在13萬元左右,對孩子的聽力練習又很大的好處,如果沒有政府的投入,很難實現。”劉莉告訴記者,除了重點教學設施,從起初的學費到后來的課本費,再從住宿費到伙食費,如今,學生進入學校后所有的費用全免,而且每年“五一”、“十一”、春節放假,還要給學生們發放路費補貼。“我們還發禮物,前兩天回家我帶了大饅頭。”孫廣宏比劃著說。

  還有一年就要離開學校,孫廣宏想起來就會有些不舍,看著班主任劉莉,這個大男孩翹起了嘴。他說,自己很喜歡學校的生活,很感謝學校和老師這些年對他的照顧。提起將來的目標,孫廣宏說,他上高中就是為了讀大學,明年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報考天津一所對口的學校,眼下就要為了自己的目標繼續努力。 記者 于順 孫啟孟

  村口坐車去城里購物

  “大妹子,在家門口就能坐車,現在真方便啊。”近日,在膠州膠西鎮南屯村村口,今年70歲的村民朱玉蘭和鄰居孫秀華一起準備乘車去城里,公交車通到家門口讓老人由衷地贊嘆。在2014年,膠州市所有鎮都開通了公交車,城鄉公交一體化也已全面實現。

  “大妹子,都快1點半了,估摸著車也快來了,咱倆得快點走啊。”朱玉蘭老人和鄰居孫秀華在家中換上了干凈衣服來到了村口等待502路公交車。“老王,今天進城買了啥好東西?”兩人站在公交車牌下等車之際,66歲的鄰居王亞菊提著大包小包下了公交車準備回家,朱玉蘭便打起了招呼。“俺去城里買了幾瓶好酒,好招待親戚。現在比以前方便多了,去城里也就半個小時,等你們回來再聊吧,俺還得抓緊回家收拾一下。”王亞菊回應道。

  “大媽,以前沒通公交車時,你們怎么坐車啊?”“小伙子,你是不知道,那時候只有小公共短途客車,想坐車得跑出4里地去等。那時候坐車,平日里還好,遇到刮風下雨,可就遭罪了。”看到記者詢問,朱玉蘭說。

  據了解,膠州膠西鎮南屯村地處鎮東南面,因村里位置偏僻,當時個體小客車運營難以延伸,一直以來交通就十分不便。“現在很方便了,出了村就是公交站牌,再也不用遭那個罪了。”朱玉蘭說,2014年5月份,村里就通了公交車,村民們都十分高興。

  502路公交車開了過來,兩位老人和記者道過別就上了車。

  記者了解到,2014年,為進一步改善城鄉居民出行條件,實現城鄉公交服務均等化,膠州市在當年年初開通10條農村公交線路,緊接著,當年5月1日起再開通城區至九龍、鋪集、張應、張家屯、里岔、南杜村方向的6條農村公交線路,且全部實行2元票價。至此,膠州市所有鎮都開通了公交車。 記者 牟成梓 通訊員 張彬

  一條隧道連通雙城生活

  結束了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在市北區工作的宋康康回到位于西海岸新區的家里,只需40分鐘就能和父母妻女一起吃晚飯,這在4年前幾乎是不敢想象的。膠州灣海底隧道的開通,讓許多青島人開始了時髦的雙城生活,也得以享受更多和父母妻兒團聚的天倫之樂。

  回憶過去,那些和父母、家鄉隔海相望的日子,宋先生有著說不完的話。“那時候不像現在,回家就只能坐輪渡,到了港之后再坐車,回趟家怎么也得兩三個小時。”宋先生告訴記者,當時自己剛參加工作不久,工作地點在市區,因為離家遠他便只能在市區租房子住,需要花費不菲的租金不說,還要忍受和父母長期分別的思念之苦。因為剛參加工作還沒有多少朋友,工作生活遇到不順心的事后想要回家卻無奈路程太遠,每次都只能作罷,一個月也就能回家一次,遇上大風下雨天,海上風浪太大,輪船無法停靠的時候,即使再想父母也只能望洋興嘆,只能打個電話向海那邊的父母問一聲平安。

  如今,這種隔海相望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2011年膠州灣隧道開通,這個消息讓在市區工作的宋先生興奮了好一陣子。對宋先生來說這意味著從工作地點到西海岸新區父母家的時間與到自己市區家的時間基本相同。“從單位到我市區的家,開車一般需要30分鐘左右,有時候一個小時都不一定能到家,現在走隧道一般不會堵車,40分鐘就到我爸媽家了,真是太方便了。”宋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剛有孩子的時候,夫妻兩人曾為沒時間照顧孩子的事而發愁,隧道通車后自己就可以經常把孩子送回家讓父母幫忙照看,他也因此過上了時下非常時髦的雙城生活。

  “俗話說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隧道開通給我們這些老家在西海岸、工作地點在市區的人確實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最重要的是拉近了我們和家的距離,讓我們能夠時常地和家里人共聚一堂,享受天倫之樂。”宋先生坦承,如今的雙城生活讓他感到十分享受,并且他也相信將來還會有更多島城市民受益于隧道以及其它眾多正在完善的交通設施。 記者 王曉先

  母親河變美讓游客流連忘返

  “現在每天不到堤上瞅瞅,總覺得是個心事,上來看看景,一天心情也好了許多。”日前,在大沽河膠州膠東街道大麻灣村河段,51歲村民楊旭力正在河堤道路上遛彎,現在每天到河堤上轉轉已成為他的習慣。2011年,青島啟動了大沽河全流域治理,在這短短幾年中,大沽河一改以往破舊之貌,呈現出長堤平整、綠樹成蔭、煙波浩淼,一派沿岸如畫的美景。

  “這么短短幾年,這條河就有了這么大變化,和以前相比,簡直不敢讓人相信。”看著平整整潔的堤頂道路和道路四周栽種的整齊樹木,以及遠處河水因天冷結冰而銀光閃閃的 “冰河”,眼前這一切美景,讓村民老楊一個勁感嘆著。老楊所住的大麻灣村緊靠大沽河,在他記憶里,大沽河經常斷流,河道常常夏秋兩季才有水,在一些河段垃圾遍地、雜草叢生。每到雨季,堤壩道路更是泥濘不堪。經過這幾年治理,現今在老楊村河段上游,還設立了一個攔河閘壩,只要大閘打開,就會形成近10多公里的連續水面,河道中蘆葦茂盛,芳草萋萋,水清了,岸綠了、水鳥多起來了,大沽河徹底“脫胎換骨”。

  老楊說,每次來到大沽河時,總能看到一些三五成群的騎行者穿行于河堤上,天暖和的時候,許多游客開著私家車來到河邊,支起一個個小帳篷,與家人、朋友一起在河邊玩耍,歡聲笑語響徹大沽河岸邊,好不熱鬧。“這種情景在三四年前,根本就不可能看到。”老楊說,不僅如此,隨著大沽河變美了,每到一些好日子,不少新人會紛紛選擇到這里拍攝婚紗照。

  記者了解到,在這幾年中,旅游部門還對大沽河一些區域進行規劃治理,目前已經形成縱貫南北的“生態綠軸”,沿線構筑起一個個嶄新生態休閑旅游資源。“現在,去大沽河游玩已成為市民們節假日和周末的首選,大沽河已是我們這里又一張新旅游‘名片’。”膠州市旅游局工作人員說,為了能給當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一些詳細旅游攻略,去年,他們還推出了以大沽河為主要核心景點的半日游和兩日游共計6條休閑旅游線路。“來玩的人多了,河里的河鮮也多了起來,俺琢磨著開個河鮮農家宴飯館肯定能行。”對于下一步打算,老楊信心滿滿。 記者 牟成梓

  再過兩天,2016年青島市 “兩會”將正式拉開大幕,作為全市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每年“兩會”期間,都將出臺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好消息、好政策,同時也是政府收集市民各方面建議、意見的重要平臺。

  早報“兩會直通車”今啟動,如果您對身邊生活的點點滴滴有什么感受和看法,對青島新一年的發展有什么建議,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告訴早報,我們將把您的建議和想法歸納整理,轉交給代表和委員帶上“兩會”。與此同時,早報“兩會直通車”將增加更多互動環節,請市民共同參與全市“兩會”。

  搭建政府與市民交流橋梁

  從2009年開始,青島早報開設“兩會直通車”欄目,之后每年全市“兩會”期間都有許多市民向早報反映自己對城市發展的看法,提出許多有利于城市建設的好想法、好建議。早報“兩會直通車”為市民傳遞呼聲和期盼搭建了一座橋梁,為市民解決了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此同時還及時地將市政府及各部門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各項民生事項的工作計劃和打算告訴市民,讓市民充分了解“兩會”的新變化,青島城市發展的重大變化、市政府及各部門今年的工作打算以及惠及民生的重要規劃。

  推出多種互動方式

  早報“兩會直通車”由于互動性、參與性強,吸引了讀者的關注,今年全市“兩會”期間,青島早報將在保留重要信息發布的同時,繼續增加互動環節,促進市民與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之間的交流。早報“兩會直通車”除了將為市民解讀市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傳遞今年市辦實事等信息外,還將請市民與代表、委員“桌上聊兩會”,就教育、衛生、環保等話題展開討論。早報“兩會直通車”將發揮新媒體優勢,通過手機微信聊天模式請市民就自己關心的話題與部分市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展開對話。此外,每天將推出“兩會花絮”,全景式展示“兩會”。

  今起征集市民“兩會”聲音  市民有什么想法、建議想通過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帶到市“兩會”上,今起可發送至“兩會直通車”郵箱:[email protected](請寫明姓名及聯系電話)。早報“兩會直通車”欄目將開設環保、文化、停車、精準扶貧、食品安全、學生減負、社保、醫療衛生、保障房建設以及城市管理等話題,市民可對這些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記者 于順

   [編輯: 谷莉敏]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

商訊

公告>

樓市動態

更多

頻道推薦

山東 | 青島

互動

社區 | 博客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建省| 舞阳县| 遂昌县| 宁都县| 岳普湖县| 来凤县| 洪江市| 诏安县| 长宁区| 麟游县| 秭归县| 常熟市| 汕尾市| 游戏| 星子县| 子长县| 女性| 大兴区| 宁德市| 定南县| 阳东县| 城固县| 刚察县| 岑巩县| 岳阳县| 定南县| 湖南省| 财经| 黎平县| 章丘市| 彰化市| 荔波县| 白城市| 岳阳县| 葵青区| 惠州市| 黄石市| 太和县| 海阳市| 绥化市|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