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卷微信朋友圈的“毛玻璃照片”。(手機截圖)
1月26日,微信推出新功能“紅包照片”引起不小風波,市民的朋友圈都被“毛玻璃照片”刷屏。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市民對此并不買賬,甚至有不少市民吐槽“沒錢連朋友圈都看不起了”。對此,公安部門提醒,有些收紅包的行為或許已構成犯罪,網絡紅包索要的方式方法很重要,莫要越過法律紅線。
微信 朋友圈“毛玻璃照片”刷屏,發紅包才能看清 1月26日下午,微信推出了“紅包照片”新功能,更新到新版的用戶就能使用這項新功能。此后,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大量“模糊”的照片刷屏,想看清楚這些照片或者給照片點贊、評論都必須“發紅包”才可以,紅包的金額由微信隨機決定,從幾角錢到幾元錢不等。
記者也體驗了一把這項新功能,新版微信朋友圈界面右上角的相機按鈕變成了金黃色,點擊后可以看到“紅包照片”選項,用戶可以隨意挑選照片發朋友圈,照片會自動模糊成毛玻璃狀。好友點擊查看照片時,只能看到一小點清晰的部分,如果想給予評論、點贊或者觀看完整的清晰照片,必須向照片主人發送紅包。紅包金額由微信隨機生成,好友如果不滿意紅包金額,可重復該操作更換紅包數字。
當晚10時許,該功能撤銷,而當晚12時之后,用該功能發的圖片也都自動消失了。
調查 網友戲稱為“朋友圈霧霾”,花錢看的人不多 26日晚,“毛玻璃照片”席卷微信朋友圈,不少市民調侃“突患白內障”,還有很多網友直呼“沒錢連朋友圈都看不起了”。這場被網友戲謔地稱為“朋友圈霧霾”的“紅包照片”引發熱議。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能得到紅包,不少網友啟動“腦洞大開”模式,發出各種圖片配以幽默語言吸引好友發紅包,如“不能見人的照片”、“借此公開我的男朋友”、“你絕對沒看過的我的黑照”等。還有一些網友上傳了家庭合影、童年趣照等珍藏的“老照片”。
采訪中,記者發現雖然“毛玻璃照片”刷屏,但真正付費觀看的人并不多。奎文區東方天韻小區的李先生坦言:“朋友圈里每天被各種照片刷屏,那些免費照片我都不看,何況花錢看這模糊的。”
與李先生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微博網友“馬薇薇”道:“‘紅包照片’刷屏了,然而我并沒有上當,因為我知道,我的好友列表里并沒有任何帥哥!”“Esther白白”則調侃:“想讓我花錢看你照片?別開玩笑了,為了錢,這輩子不見你都行!”
當然也有部分網友出于好奇花錢看了照片。
提醒 滋生了“欺詐氛圍”,莫被誤導越過法律紅線 26日晚的“紅包照片”引起了不小風波,有人玩得不亦樂乎,有人對此嗤之以鼻。我市公安部門提醒,網絡紅包索要的方式方法很重要,莫被“紅包照片”誤導而越過法律紅線,構成犯罪。
付費看照片構成犯罪?這并不是危言聳聽。據了解,我國《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條規定:以牟利為目的,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對此,濰坊學院社會學專業的李老師說,“紅包照片”推出后,不少網友花精力去選擇照片和編輯文字,以便吸引別人發紅包打開,盡管這不大可能讓人發財,但客觀上滋生了“欺詐氛圍”。另外,看個朋友圈都要付費,這也讓人有價值觀被扭曲的感覺,完全違背了微信作為社交軟件的基本功能,無形中增加了人與人溝通的負擔。
文/圖 本報記者 陳靜靜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