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晚報記者 廖雯穎
1月19日,高德地圖公布2015年度中國堵城排行榜,濟南的擁堵程度僅次于北京,成為全國第二大堵城。就在大家對各自所在城市的排名吐槽不已時,1月20日滴滴出行也公布了《中國智能出行2015大數據報告》,排名卻與高德大相徑庭:重慶出人意料地成為全國“首堵”,青島從第九躍升為第二,濟南則干脆不見蹤影。到底哪個排名靠譜?擁堵數據是如何收集,又是如何計算得出的呢?這些城市排名科學嗎?記者采訪了高德地圖大數據分析師方興。
數據哪來的?自家APP數據和交通行業浮動車 在高德地圖發布的2015年度堵城榜單中,決定城市擁堵排名的,是一個名為“高峰擁堵延時指數”的數據,即早高峰(早7點至9點)加晚高峰(晚5點至7點)兩個擁堵高峰時駕車所花的時間除以暢通狀態下所花時間的倍數。濟南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是2.04,說明濟南駕車出行的上班族通勤要花費暢通狀態下2倍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首堵”北京的指數則為2.06,青島為1.85。
高德地圖發布的2015年度交通報告數據來源何處?方興告訴記者,一半來自安裝了導航APP“高德地圖”的私家車。目前高德已有超過4億用戶,“我們的調研范圍覆蓋全國364個城市加全國高速,其中選取樣本量足夠大的45個城市參與排名和計算。”高德地圖數據分析師王宇靜告訴記者。
另一半來自交通行業浮動車,包括出租車、物流車等,這些可集中反映城市交通狀況的車輛安裝了車載GPS定位裝置,會把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實況反饋給服務器。“有些電子設備廠商會給我們提供數據。”此外,高德地圖還有一些來自交通行業內的數據收集渠道。
兩家排名咋不同?數據來源和分布有差異 與高德地圖一致的是,滴滴出行也用了高峰擁堵延時指數作為排名依據,最后結果卻相差懸殊。那么滴滴出行的擁堵城市排名與高德差異在哪里呢?
“主要是數據源不同造成的。”方興告訴記者,高德地圖數據來源于交通行業浮動車和4億高德地圖用戶,覆蓋不同類型的車輛和區域,比如物流車傾向于高速跑長途,而私家車主多活躍在市區內。在數據源分布上,方興認為,滴滴打車軟件的數據來源可能會有偏差,使用打車軟件的車主以上下班通勤居多。“衡量一個數據是否準確,最重要的要看樣本量是不是足夠大、覆蓋足夠廣。”
此外,雖然排名依據一樣,但雙方后臺數據挖掘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和模型算法也有差異,關于城市范圍的界定可能也有不同。
擁堵延時指數靠譜嗎?這樣統計可忽略各地路網結構差異 濟南高峰擁堵延時指數2.04,高峰平均車速21.23公里/小時。而北京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雖然高于濟南,但高峰平均車速卻比濟南要快,為22.81公里/小時。有觀點認為,擁堵延時指數反映的是市民對擁堵可感知程度的高低,是縱向比較的結論,但不能拿來做不同城市之間擁堵水平高低的橫向比較。城市之間的擁堵程度比較,更公平直觀的指標不應該是平均車速嗎?
對于這種說法,方興并不認可。不同城市的路網結構不同,不同道路的設計車速也有差異“,比如快速路為主的城市,即使很擁堵,也可能比普通道路或者小路通行能力好,車速快。”所以,拿平均車速比較各個城市之間的擁堵程度并不合適,但每條道路都有高峰和平峰之差,擁堵延時指數可以忽略掉城市之間路網結構的差異。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