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海綿城市示意圖
大眾網濟南1月11日訊(記者 王宗陽)今天下午,住建部督查指導濟南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會在山東大廈舉行。大眾網記者從會上獲悉,濟南選定在大明湖興隆片區39平方公里內進行“海綿城市”改造,在2017年4月底前將全部建完投入使用。屆時,市民將看到一個具備“滲、滯、蓄、凈、用、排”等諸多“海綿”功能的新片區。
濟南是缺水城市,“留住水”刻不容緩 大眾網記者了解到,全國大力推廣海綿城市,也是為了“總結教訓”。近年來,廣州、杭州、北京等城市頻繁遭遇強暴雨襲擊,引發了嚴重內澇。而濟南“7.18”暴雨,至今也還歷歷在目觸目驚心。建設海綿城市,不光能緩解內澇,還能節約更多水資源。以濟南為例,這里雖然雨水不算少,還被譽為“泉城”,但卻是個典型的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
濟南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濟南地勢南高北低,南北高差達130多米;傳統的市政排水概念是雨水排的越多越快越順暢越好,忽略了雨水的循環作用,濟南城市路面硬化面積不斷增大,降水時易出現“馬路行洪”現象,“留住水”的工作刻不容緩。
為啥選大明湖興隆片區試點?這里是“微縮版濟南” 大眾網記者了解到,日前濟南市選定在大明湖興隆片區39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海綿城市”改造。為啥要選這里?首先,這個區域南依群山,北靠泉群,為坡地和平原結合地形,其用地構成和新老城區結合具有典型性,堪稱“微縮版的濟南市”。
此外,這個區域地處強滲漏帶,是重要泉水補給區,區域內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問題十分突出,具有代表性。未來,這個片區經過海綿城市改造,對于全市和周邊城市示范帶動與引擎推進作用顯著。
怎么進行“海綿改造”?快往下看 大眾網記者了解到,濟南海綿城市建設總體分為五大系統建設,分別為城市水系統建設、園林綠地系統建設、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建筑小區系統建設、能力建設與監測系統建設。五大系統建設均在2016年完工。
首先是城市水系統建設:包括大明湖興隆片區滲漏區恢復工程、南水北調濟南市區續建配套工程臥虎山供水線路改造工程等;
其次是園林綠地系統建設,舜耕路街頭綠地、游園、二環南路道路綠地等要改造提升,千佛山、佛慧山、臥虎山等景區保護及雨水增滲收集利用;
第三是道路交通系統建設:濟大路、馬鞍山路、土屋路、玉興路、興隆片區的興隆路和興仲路等進行排水設施、雨水口截污等改造;
第四是建筑小區系統建設:對郵電新村、南郊賓館老舊片區、偉東新都老舊片區、玉函小區、陽光舜城、興隆新區、魯能片區等7處主要建筑小區進行雨水徑流或陡坡控制等改造;
第五是能力建設與監測系統建設:包括防汛應急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系統、海綿城市地下水補給水力模型研究課題等4項內容。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