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是青島老企業搬遷改造進程加速發展的一年,共有7處老廠區搬遷地塊走上拍賣臺,其中不少都化身為現代化居住新區。此外,青鋼、青島堿業、雙桃精細化工等著名老企業也全部關停,搬遷后的老地塊命運將被改寫,一片片全新的藍圖正在打開,島城樓市正在經歷一場“蝶變”。
記者 傅春曉
七宗搬遷地塊走上拍賣臺 回顧去年的土地市場,眾多老企業改造騰出地塊也都入儲加入了“招拍掛”大軍,僅這一年青島市區內就有7家享有盛名的老企業原址走上了拍賣臺,靜待變身。它們分別是老鑄造機械廠、國棉二廠、海晶化工廠、美昊印染廠、燈塔釀造廠一廠、燈塔釀造廠六廠和雙桃精細化工。
其中,曾經慘遭流拍,于去年5月被中海以7.4億元競得的海岸路22號乙原國棉二廠地塊是去年青島市區成功出讓的首幅地塊,同時也揭開了去年老廠區地塊拍賣的大幕。目前,該地塊已經進行了規劃改造,將建設6棟高層商品住宅樓,1棟高層公租房,16棟多層住宅樓以及商業網點。
而去年出讓面積最大的一幅老企業地塊則是青島海晶化工廠原址,這家位于四流南路的老企業在2013年就已經完成了土地拆遷整理,去年首先推出四宗總面積22.38萬平方米、約合336畝的土地登上拍賣臺,規劃總建面73.88萬平方米,最終萬科以總價41億元的價格拿下。根據此前青島市土儲中心發布的消息,原海晶化工廠地塊規劃為大型居住區,將開發住宅和商業,并配建保障房。
青島堿業老廠或建商住區 按照去年年初市政府確定的青鋼、堿業等重化污染企業年底前老廠區關停的目標,去年12月1日,雙桃精細化工及其三個合資企業關停;12月24日,青鋼老廠區全面關停;12月30日,青島堿業、東岳泡花堿、東風化工、自力化工等4戶重化污染企業也全部關停。可以預見,已經完成關停的青鋼、青島堿業等老廠區地塊未來也必將成為各家的必爭之地。
那么,這些土地何時能上市呢?青島銳理數據機構總經理馬光明告訴記者,“還要看它土地整體運作的速度。 ”他表示,整個滄口板塊目前還沒有激活,項目也很少,暫時還是一個價格洼地,但這里未來還是比較有潛力的板塊,等這些地陸續供應后將會吸引市區的主流客群。雖然上市時間表還尚未確定,但是未來發展方向已基本明晰。其中,位于李滄區四流北路78號的青島堿業老廠區騰出地塊,用途初步確定主要為商業和住宅;青鋼老廠區約2000畝土地已列入儲備。
煙墩山片區變大型住宅區 位于李滄交通商務區中間位置的煙墩山片區,是目前青島老企業最密集的區域。近日,青島市環保局官方網站發布環境影響評價公示,環評披露該片區將變成大型城市商住區,可容納3萬居住人口。記者了解到,煙墩山周邊一直是老企業集聚區,原有居民也多以企業職工為主。隨著李滄交通商務區的建設,一些老企業搬遷結束,騰出的空地已經建成了高檔住宅,如東海岸華府、越秀星匯藍灣。
目前,煙墩山片區涉及拆遷企業有山東外運公司、青島銀月制漆廠、青島海洋化工廠、滄口燃料公司、天林物資工業園、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公司(青島科力建材)等9家。現狀共占地面積約81.5公頃 (折合約1222.6畝)。原地塊內現有企業、建筑、設備都將拆除搬遷,搬遷工作已經自去年4月開始正式實施,計劃將在36個月內完成,預計將于明年3月底完成區域內老企業搬遷工作。
搬遷地配建近萬套保障房 記者了解到,按照我市總體規劃,老企業騰出地塊多用于整體成片開發,轉型發展商貿服務、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或是建設大型基礎設施,老城區的空間優勢和生態優勢將重新釋放。青島市規劃局副局長李志鵬介紹,除了一些重污染的企業要大量外遷,之后一些適合片區規劃的現代服務業,寫字樓、辦公、商場,包括一些科研研發機構和總部經濟將會繼續留在區域內。
據統計,搬遷騰出土地中約30%的土地將用于學校、幼兒園、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以及城市道路和綠地建設,同時配建了7700余套保障性住房,提取保障性住房基金6億多元。
九成老企業啟動搬遷 “十二五”期間,我市按照先易后難、有序推進的思路,加快老城區企業搬遷。在全市列入搬遷規劃的120家老企業中,已有109家啟動搬遷,占總數的90.8%,累計完成投資359億元。
在搬遷中,我市還注重統籌城鄉發展,引導企業、資金向縣域工業園區布局,形成集聚效應。目前已啟動搬遷的109戶企業,80%落戶省級開發區、工業經濟功能區、產業集聚園區,據測算,其全部投產后將拉動縣域工業總產值增加10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