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載,從17歲到57歲,山西陵川縣積善村代課教師宋玉蘭堅守三尺講臺40年,她用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光照亮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雖然宋玉蘭這一輩子每月工資最多時也只有150元,但她喜歡孩子,說“我離不開孩子們”;鄉親們也敬重她,說“她是小山村不滅的蠟燭 ”。(1月2日《京華時報》) 月薪150元,暫且不說宋玉蘭是老師,就算她是一位普遍勞動者,按照山西省最低工資標準,陵川縣為1420元。而今,宋玉蘭每月只拿150元,連零頭都不夠,這說得過去嗎?
陵川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在2000年前后有一次民辦老師轉公辦老師的機會,之后十幾年來再也沒有轉為公辦老師的名額了。對于宋玉蘭來說,無法轉為公辦教師不僅因為她的學歷等要求不符合,更因為她是一名幼兒教師,“幼兒教師一直沒有正式編制,很多時候都是擠占小學教師的編制名額”。
然而,不管是小學教師還是幼兒教師,扎根鄉村,無私貢獻,為農村教育作出了巨大犧牲,理應得到地方政府的厚待。這不僅是對代課老師的關懷,更是對教育的重視。宋玉蘭執教40年月薪150元,不僅折射出代課老師的生存窘況,更折射出地方政府對教育重視不夠,“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成了一句口號。這既是代課老師個人的悲哀,更是地方教育事業發展的悲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貧困地區越貧困,越需要發展教育。只有教育發展上去了,出了人才,貧困地區才能得到根本性的發展。時下,國家在實施“精準扶貧”,具體到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上,也需要實施“精準扶貧”。代課老師月薪150元,過著艱難的生活,太貧困,需要扶貧。只有重視教師,解決她們的基本生活問題,才談得上是尊師重教。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