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公廁雖小,卻是城市的窗口,直接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明形象。近日,我省啟動“廁所革命”,重點加強城市主干道和風景區公廁覆蓋。其中,青島作為旅游城市,到2018年底,應實現建成區每平方公里保有4座以上公廁。昨日,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目前我市公廁已達512座。市南區沿海一線公廁設置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公里4座,局部區域高達5座,步行5分鐘內即可找到公廁。
我省啟動“廁所革命”
近日,山東省住建廳、省財政廳、省計生委、省旅游局、省愛衛辦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城市和風景名勝區公廁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啟動“廁所革命”,重點加強城市主干道和風景區公廁覆蓋,到2018年年底,基本實現一般城市建成區每平方公里保有3座以上公廁,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泰安、曲阜等旅游城市建成區每平方公里保有4座以上公廁,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內廁所和城市窗口單位、主干道、繁華街區的公廁全部達到一類標準。
《通知》要求,各地要盡快編制環衛專業規劃,對公廁布局、數量、建設標準等作出統籌安排,嚴禁擅自改變公廁規劃用地性質或降低建設標準;環衛部門會同規劃、住建、房管、市政、園林等部門做好公廁選址,充分利用垃圾中轉站、公共綠地等布局公廁;公廁外觀要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新建(改建)公廁要適當增加女廁建筑面積和廁位數量,公廁建設應注重生態、環保,景區公廁的建筑風格、體量要充分考慮周邊景觀和環境保護因素,力求景觀化、綠色化;推行公廁管理標準化,保證公廁地面、墻面、廁位潔凈,無異味。此外,《通知》要求各級財政、衛生計生、旅游部門要在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加大政府公廁建設投入基礎上,完善公廁建設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公廁建設和管理,完善多元投入機制。
景區廁所建設納入評比
針對景區廁所建設,島城將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扶持引導機制,重點扶持鼓勵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點、非財政撥款單位等新建、改建廁所,迅速增加廁所數量,提高廁所質量。下一步,我市將把廁所建設納入相關服務質量和示范點評比必備條件。各相關部門在開展A級景區、旅游度假區、特色旅游目的地、生態旅游示范區、鄉村旅游示范點、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小城鎮建設示范鎮、加油站等相關評定和管理工作時,都將把廁所建設管理情況作為行業等級評定的必備要素。
六區公廁已達到512座
“按照基本公共服務惠及全民的原則,我們廣泛征求民意,科學規劃選址設計,今年,已在市區完成新建、改建公廁60座,目前,我市六區公廁達到512座,市南區沿海一線公廁設置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公里4座,局部區域高達5座,步行5分鐘內即可找到公廁,有效緩解了市民和游客‘如廁難’的問題。”昨日,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除此之外,我市還改造了市區城鄉結合部旱廁1541座,進一步優化城市公廁布局,改善公廁設施,提高公廁服務水平,合理配置公廁功能,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舒適的如廁環境。
升級后女廁位比男的多
新建公廁按照 “功能完善、干凈整潔、環境舒適、標識統一”的建設原則,完善設施設備的使用功能,突出實用性。公廁功能配置以人為本,方便兒童、老弱病殘用廁,體現人文關懷。如:調整男女廁位的比例達到2:3以上;設置兒童專用洗手設施和嬰兒護理架;設置殘疾人士獨立廁間并安裝呼叫器等無障礙設施。同時,注重公廁的外觀設計與周邊環境和建筑、景觀相協調,和諧統一。標志牌和導向牌也進一步升級,統一更換成反光標志牌,新式反光導向牌將加上如“直行100米”等距離的標識,即便是夜間也能及時發現,方便市民游客就近如廁。除了更新公廁外觀,還增設LED顯示屏,將定期播放天氣預報、交通提示、公益廣告、重大活動宣傳語等信息。
社會公廁納入政府監管
針對之前公廁數量少、分布不合理的現狀,城市管理局在升級改造的同時,不斷增加公廁數量,完善城市公廁布局,更好地滿足市民和游客的如廁需求。一方面,將社會公廁納入政府監管,對由社會單位或政府其他單位 (如:集貿市場、車站碼頭、文體設施、飯店賓館等)管理的廁所,符合條件的將逐步納入環衛行業統一監管。目前,我市正積極推進研究制訂相關政策,鼓勵沿街單位、商鋪、辦公樓等場所內部衛生間免費對外開放。另一方面,加大對臨時公廁的投入。旅游季節,在人流量大、公廁數量相對偏少,但又無條件新建固定式公廁的區域,設置可移動公廁,并根據人流量大小隨時增設或撤除。
市城市管理局在提升公廁硬件設施建設標準同時,更注重強化公廁服務管理。倡導各區在前海一線及重點景區的公廁內部環境上下功夫,在公廁內安裝除臭裝置,如安裝臭氧裝置,使用臭氧來消除異味,或使用加熱揮發的芳香劑,以達到室內美化、香化。(記者 劉海龍 于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