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這一夜,島城從事電商行業的人員大都通宵不眠,手指在鍵盤上起舞,訂單數在攀升。這一天,實體店也在上演一場“搶單”大戰,逛商場的市民會發現,雙十二竟然無處不在,打折、減免等等花樣繁多。從前天晚上開始,早報記者分頭跟訪為了雙十二忙碌的商家們。無論線上的狂歡,還是線下的打折,這個自創的節日成了商家拼搶客戶資源、爭奪市場份額的戰場。
提前盤點貨物連夜發件 前天下午6時,記者來到位于李滄區銅川路上的一家嬰童服飾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整理著發快件的快遞盒。“必須提前做準備,雙十一一天賣了30萬元的貨,雙十二銷量肯定也要超過平時。”正帶著員工忙碌的晁玉龍告訴記者,他們銷售的主要是迪士尼系列的兒童用品,兒童床墊、兒童毛毯、兒童毛巾等等。清點出包裝盒后,他和員工分頭買飯,趕緊先填飽肚子,備戰即將開始的雙十二倒計時。
“預售還不錯,已經有300多名用戶下單購買,只等著成交了。”晁玉龍一邊看著電腦數據,一邊告訴記者。前天晚上12時,雙十二正式開始,5名客服人員的鍵盤開始噼里啪啦地響起來。“平均一個人要同時和10名用戶聊天。”晁玉龍告訴記者,從凌晨零時到凌晨4時是最忙碌的時間段,因為大家都在這個時間段里搶購。
“親,你看完產品的規格,選擇適合你的型號,直接下單就OK了,我們會馬上給你安排發貨。”一名客戶人員在鍵盤上這樣回復用戶,他告訴記者,他每分鐘打字速度是500字以上。凌晨1點,一直忙著工作的5名客服人員打起了哈欠,眼睛也熬得發紅。“打起精神來,大家吃點零食,喝點水,接著干。”晁玉龍告訴記者,熬夜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我們電商其實是很辛苦的,所有的業績都是拼出來的。”80后晁玉龍告訴記者,他干網商已經八九年了,從大學畢業后就開始開網店,很少在12點前睡覺。“除了春節,每天都要賣貨。”晁玉龍說。
從凌晨3點開始,交易量逐漸下降。“一共成交了約3000件貨。”晁玉龍盤點了一下說。
企業派人盯網專看人氣 前晚9點,記者進入即墨服裝品牌孵化中心14樓的網商聯盟,這里雖然燈火通明,但聽不到交談聲,只有鍵盤的敲擊聲傳遍整個樓層。偶爾有工作人員匆匆忙忙地走來走去。
在一個幾十平米的房間里,5名青年人坐在電腦前,正專心地做著自己的工作。這里的負責人張黎明介紹說,這幾個人是專門負責整個網商聯盟活動策劃的,他們會隨時待命調整計劃,上傳新圖片。
“你看,這件服裝點擊率很高,想購買的已經超過了3000人。”前晚11點,距離雙十二零點開搶還有一個小時,青島蟻陣數據公司經理、網商聯盟負責人王世茂就興奮地說,根據目前的人氣,到零點時單件購買率過萬沒什么問題。記者注意到,網商聯盟里的數家企業也都派人在這里“盯網”,主要目的就是觀測大數據,根據人氣的變化隨時調整計劃。
王世茂介紹,即墨網商聯盟也是今年才成立,作為國家重要的一條童裝產業鏈,針織名城即墨有著很好的平臺,這里的企業紛紛加入了網商聯盟,許多企業也是首次觸網,能有這么好的人氣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12月12日零時,雙十二的各項優惠活動正式開始,每件服裝品牌的交易數據不停刷新,有的單件服裝在一秒鐘內就交易幾十件。1分鐘后,有的單件服裝交易額就過了萬元。“前半個小時,交易額相對比較集中,但相比雙十一,還是差了點。”王世茂邊觀察屏幕上的數據邊介紹說,這里集中了70多家網商,還在40多家代管的網商企業,當天晚上大約有10多家網商因觸網時間早,準備充分,效果好一些。截止至雙十二零時30分,10多家網商交易額超過了50萬元。
買一送一搶回客戶 相對于網店的狂歡,今年的雙十二連實體店也參與了進來。在山東路一家商場內,記者看到,必勝客門前打出了雙十二優惠到底的推廣活動,其中一款披薩買一送一。幾乎每一家餐廳前都標注了雙十二活動的字樣,支付寶付款打折更是成了眾多商家推出的促銷方式。“我們店早就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合作了,現在電商搶走了部分客戶資源,而我們想把客戶資源搶回來,那就必須參與到這種活動中來。”一家鋼筆店的老板告訴記者,市場銷售最重要的是客戶資源,今年店里第一次參加了線下雙十二的活動,把鋼筆的促銷價格下調到了7折。“客戶必須加我們店的微信,或者是用支付寶付款,我們才能以這個優惠價銷售。”這家店的老板告訴記者,昨天一上午,就有100多名顧客加入了電子會員,而平時每天只有一兩個。
在東海路一家商場內,記者看到,幾乎每一個店鋪前都打出了雙十二優惠的宣傳單。“不管商家推出什么活動,其實說白了就是為了搶奪客戶資源,有了客戶才能產生銷量,才能帶來利潤。”這家商場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就連馬路邊上的便利店也展開了雙十二的瘋狂促銷。市民于女士就享受了一次這種優惠。“滿四十減二十,從來沒有過的優惠。”于女士告訴記者,她到家附近的便利店買東西時,發現便利店里竟然也排起了長隊,于女士購買了80元的東西,僅付了40元。
電商回鄉網上賣菜 “農產品也搭上了雙十一、雙十二的便車,網上賣得很紅火。”昨天上午,在即墨移風店鎮農村電商中心,雙十二網銷出去的農產品正在被打包派送,而這里的負責人曾在青島做了十多年的電商。
孫正琰是一名80后,十多年前,他就在青島開了一家網店,并且做得相當不錯,每年都有幾十萬元的收入。今年初,他回老家即墨移風店鎮時,聽說當地政府正要發展農村電商,但物流方面遇到了問題,于是孫正琰找到了鎮政府的領導,談了自己的想法。孫正琰決定將自己在青島開的幾家電商企業移師回鄉,由于自己的網上銷售量大,所以物流公司也跟著來到了農村,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孫正琰要打造一個農村電商平臺。
解決了物流問題,農產品網上銷售的夢很快實現了,由于成本降低,上百個村莊的大量農產品拿到了網上銷售。移風店鎮農村電商中心一下子在青島地區火了起來。40多名大學生回鄉觸網,有上百名當地的農民經過培訓,在家開起了網店。雙十二當天,孫正琰粗略統計了一下,全鎮農產品的銷售量達到了百萬元。而當地的蔬菜是網上點擊率比較高的商品。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