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舒圣祥
國內很多城市高鐵站距離主城區較遠,少則幾公里,多則十幾公里。圍繞高鐵站,各種新城新區開始規劃建設,有的城市甚至規劃多座高鐵新城。據不完全統計,將要及已經開始規劃、建設的高鐵新城新區有70余座。(11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倒回去幾十年,曾因為鐵路“拉來”一座又一座的新城市,還有很多地方因為高速公路改變了整個的城市模樣;如今,高鐵時代快速駛來,無疑又讓很多中小城市熱血沸騰。只不過,當這樣的建設沖動遭遇眼下的房地產市場寒冬,讓人不得不擔憂,一廂情愿的地方規劃,會不會再造更多的“空城”?
新城規劃離不開政府的有效引導和推動,但歸根到底必須交由市場來自主完成;政府官員自覺手握馬良神筆,在地圖上畫下一個圈就幻想繁花似錦肯定行不通。規劃建設高鐵新城之前,必須思考清楚兩個問題:一是,高鐵能給本地帶來多少增量客流?二是,本地的特色到底是什么?
之所以高鐵新城會給人“空城”的擔憂,問題就在于沖動有余而理性不足。事實上,高鐵給很多中小城市并沒有帶來太多的增量人流,而且來到此處的人也大多是直奔城區而去,高鐵新城對他們并無多少吸引力;同樣,本地的人也沒有往高鐵新城搬遷的需求,如果新城除了賣房子還是賣房子,不成“空城”才怪呢。而且,很多中小城市以為,通高鐵之后會引來更多資源,可最后的結果,則可能是大城市的吸附效應更趨明顯,對中小城市的輻射效應反而微乎其微。
所以,一哄而上搞高鐵新城是值得警惕的,千萬不要在自我編織的美好想象里陶醉。高鐵新城必然有成功有失敗,必須冷靜下來結合本地實情思考與借鑒。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