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1月4日消息 11月4日下午,第九屆網絡媒體濟寧行采訪團來到古九州之一兗州。近年來,兗州積極探索城市轉型,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全面加強城市旅游功能建設,努力改變資源型城市的“灰黑印象”,由“賣資源”轉向“賣文化”、“賣旅游”。
一次考古發掘,開啟兗州文化旅游發展新紀元 兗州的改變,要從2008年的一次考古發掘說起。當時,兗州興隆塔地宮出土包括鎏金銀棺、舍利金瓶、石函、安葬舍利碑刻4件國家一級文物和佛頂骨舍利等佛教圣物,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這讓兗州抓住了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難得契機。兗州依托獨特的佛教文化資源,按照“差異性、獨特性、唯一性”的理念,啟動了大型文化旅游景區——興隆文化園的規劃建設,一舉改變了過去兗州文化旅游業缺乏龍頭帶動和資源整合的被動局面。
兗州興隆文化園項目總投資30億元,打造了集禮佛、祈福、體驗、演藝、禪修于一體的現代佛文化主題景區。還依托泰安、曲阜,打造“儒、釋、道”即泰山問道—曲阜拜孔—兗州禮佛經典文化旅游線路,形成山東省新的黃金旅游圈。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興隆文化園迎來了開門納客的第一個高峰,長假7天,園區共接待游客約5萬人次,其中西區接待游客近4萬人次,實景演出《菩提東行》演出票售出超過1萬張。
興隆文化園“磁場效應”顯現,旅游六要素全面激活 長期以來,兗州發展對煤炭資源依賴較大,對文化旅游資源的挖掘不夠,文化旅游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吃、住、行、游、購、娛”發展不均衡。興隆文化園為兗州旅游帶來了人氣,借助其 “磁場效應”,不僅帶動了兗州旅游業的全面進步,也成為兗州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的強大推手,城市服務功能得到顯著提升。
以住宿業為例,兗州酒店床位數不足9000張,其中星級飯店床位數不足1300張,接待能力不足,市場缺口較大。在此背景下,住宿業成為旅游市場投資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兩年快捷連鎖酒店發展迅猛,知名連鎖品牌相繼落戶兗州,顯示了投資者對兗州旅游發展的信心,彌補了接待能力不足的短板。
除此之外,文玩市場、特色美食街、大型商業街區等也在興隆文化園的帶動下逐步興起和壯大,展示出興隆文化園強大的品牌效應和市場吸引。民間資本對興隆文化園以及整個兗州旅游前景普遍看好,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表現出投資旅游的濃厚興趣,逐漸成為旅游業投資的主體。
文 章天驕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