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抑郁癥診療之惑:診療市場亂象源自缺優秀醫生

2015-10-27 06:24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掩藏在幾間神經內科門診室中的青島市立醫院臨床心理科成立已有兩年,因為沒有明顯的引導標志,初次尋來的患者很難找到它的位置,一如他們就醫路上的曲折。

  在抑郁癥已成高發疾病的今天,一個尷尬的現實是,90.1%的患者首次就診卻不是選擇精神科或專科醫院,而是大量涌向神經內科、心內科及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最后被診斷為抑郁癥。”青島市立醫院副院長王冠軍說。

  雖然抗抑郁藥配合心理輔導的診療辦法已被主流認可,但一些打著高科技幌子的治療騙局仍屢屢得手,其根本原因在于優秀醫生難尋之后的病急亂投醫。在努力提高社會各界包括患者自身對抑郁癥的正確認識的同時,精神衛生專業隊伍的建設也亟需破局。

  錯位的就醫

  來到青島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醫院(以下簡稱心理醫院)之前,62歲的王春芝(化名)沒想到自己是得了抑郁癥。

  2014年農歷正月十五,王春芝突然病了,她覺得生活沒有樂趣可言,不愿說話,疏離親友,悲觀、焦慮,嚴重的時候,王春芝出門就瞅哪座樓高,總想一死百了。除此之外,王春芝一度覺得自己的脊椎“斷了”,疼得不行,腦袋上面像是戴了鐵帽子。她跑遍了青島幾大醫院,按摩、針灸、中醫、西醫挨個兒試,一年半下來,花了三萬元,連病因都還不知道。

  2015年6月底,青島阜外醫院的醫生為王春芝拍了CT,沒有發現問題,于是建議她“到七醫(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看看”。王春芝堅稱“沒精神病”,不愿意去,“硬扛”了二十來天,期間甚至找到“跳大神”的為其“驅魔”,但疼痛難以忍受,她最終去了心理醫院。

  醫生的診斷結果是隱匿性抑郁癥。這是抑郁癥的一種表現形式,患者除了悶悶不樂、悲觀厭世、反應木僵,嚴重者有自殘自殺傾向和行為,另外還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軀體不適、疼痛。王春芝住進了醫院,早上吃半片心得安,中午是奧氮平,晚上再吃半粒奧氮平、安眠藥,同時做一些心理治療。

  一個星期以后,王春芝覺得“終于找對了醫院”—— 看見樓房不再想著往下跳了。10月14日,王春芝坐在心理醫院治療室,向記者回憶過去所受磨難,思維清楚、精神飽滿,不時被身邊病友的講述逗笑。

  王春芝的遭遇不是個例,很多抑郁癥患者像她一樣,帶著疼痛四處求醫,出入各大醫院,費時、費錢、費事,卻難以治愈,精神科醫生是他們最后的“ 救命稻草”。

  “90.1% 的抑郁癥患者首次就診不會選擇精神科或專科醫院,而是大量涌向神經內科、心內科及消化內科。”青島市立醫院副院長王冠軍告訴記者,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這些患者不了解病情,跑到內科做各種檢查,找不出病因,就是覺得不舒服,急得不行。”

  據王冠軍介紹,近幾年抑郁癥識別率較以前有所提高,心理科的病人基本上“有一半來自其他科室”。

  不過,“誤入”其他科室的抑郁癥患者中仍有80.2%未被及時識別出來,在求醫路上被“誤診”不斷,錯過了最佳治療階段。

  心理醫院主任李玉煥告訴記者,“很多患者說,各個醫院跑了一圈,怎么都治不好,上你們這試試,再不行就去死。”據其介紹,心理醫院60張病床幾乎住滿,抑郁癥患者占到80%—— 這些患者多從綜合醫院轉來。

  藥物+心理輔導

  抑郁癥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定論。

  “目前一般認為是生物、心理、家庭和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李玉煥介紹,人格缺陷、家族遺傳、軀體疾病、家庭關系和社會壓力都與發病有一定關系,另外,還可能與大腦內5-羥色胺、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失衡有關。

  王冠軍仍然記得,二十多年前剛參加工作時,精神病院流行著一副對聯:“我們都是精神分裂癥,人人都吃奮乃靜”,精神病院的醫生也被叫做奮乃靜醫生。“來了精神病人用藥就行,門診上80% 的病人都是精神分裂癥,對抑郁癥認識很少。”

  現在,精神科醫生們對抑郁癥的認識與診療已足夠迅速、準確。

  “舉個例子,從發作特點來說,抑郁癥分為兩類,一種是單相抑郁癥,主要表現是抑郁,另一種是雙相抑郁癥,既有抑郁又有躁狂。”李玉煥說,雙相抑郁癥患者心情在抑郁和躁狂兩極之間波動,時間跨度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以前醫生對此抑郁癥認識不多,經常將雙相誤診為單相,實際上它們的治療方案恰好相反,“現在我們已經能夠避免這種誤診。”

  “抑郁癥的治療一般遵從‘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根據患者病情,用抗抑郁藥恢復神經遞質平衡,然后配合心理治療和家人的支持。”青島精神衛生中心醫生潘惟華認為這是目前最為靠譜的抑郁癥治療之道,如果發現及時、診療恰當,“相當一部分病人可被治愈。”

  “現在有很多新型抗抑郁藥可供選擇,比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相比于傳統的三環類抗抑郁藥,副作用小,起效快。”李玉煥說,抑郁癥屬于醫保報銷范圍,“進口藥最貴的10多元一片,每天最多用兩片,一個月幾百塊錢。病房費用200元每天,整個治療下來幾千元錢。心理咨詢費用是60元錢1次,一個月也就4次。”

  不同于恢復大腦內化學平衡的抗抑郁藥,心理治療則是改變患者的極端認知,讓他們獲得調控自我情緒的能力。

  網友“山頂樹”被抑郁癥困擾多年,他告訴記者,抑郁癥患者安全感極弱,需要堅持20次以上的心理咨詢,才能在潛意識里相信醫生,覺得安全。

  李玉煥對一名煙臺小伙的心理治療持續了3年,從他的高中時代開始直至考上大學,“每個月來一次青島”,后來頻率逐漸減少,現已基本恢復健康。他們之間的信任甚至延伸到了生活中:小伙子考上大學以后還會給她發送郵件。

  李玉煥將這種長時間的陪伴行為稱為“再次撫養”。“抑郁癥首發患者用藥一般是6~8個月,我們對心理治療不配合的患者停藥不能太早,對心理治療依從性、配合度較好的患者停藥則很膽大。”李玉煥說。

  診療市場亂象頻出

  雖然抗抑郁藥配合心理輔導的診療辦法已被主流認可,但由于抑郁癥最終致病因素的“不確定”,市場上仍然到處充斥著診療“陷阱”,總有一些人利用患者的痛苦及其家人的焦慮肆意斂財。

  去年曾有媒體曝光了一起抑郁癥治療騙局:不少醫院使用一款名 為腦神經 遞質檢 測儀(EFG),號稱能夠檢測大腦中缺損的神經遞質,實際上對抑郁癥治療毫無用處,僅是一種斂財工具,為后續治療賺錢鋪路。

  記者以“EFG抑郁癥”作為關鍵詞搜索,發現不少醫院仍在使用“EFG”,其中就包括一家青島本地民營醫院。該醫院官網重點介紹了由其醫生獨創的“321陰陽平衡療法”,稱“采用最新的五大系統檢測,定位神經遞質功能的缺損,檢測12種神經遞質功能,整個過程只花幾分鐘,診斷準確率高達99.69% ,為精神疾病的治療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五大檢測系統之一即包括“EFG”。據其宣傳,該體系對包括抑郁癥在內的精神疾病治療有效率為100%,治愈率高達98.7%。

  記者以家屬身份詢問該醫院一名劉姓醫生得知,全套檢查費用為660元,后續療程又有中藥、針灸等,至于費用具體多少,劉姓醫生說視病情而定。

  “經常有一些醫療器械銷售代表向我推銷儀器,說是能夠測量腦神經遞質,還可以幫助醫院賺錢,我們一概不要,正規醫院不會使用這些儀器。”市立醫院副院長王冠軍告訴記者,測量腦神經遞質需要開顱獲取腦脊液,號稱無創傷的EFG測出來的數據沒有價值,更重要的是,神經遞質失衡并非定論。

  市立醫院臨床心理科醫生曹重陽說,該科室收治的不少病人曾在上述民營醫院治療過,其中一名病人“為了睡好覺”,一個月花了9000元,實際效果卻不佳。

  “(病人)被弄得亂七八糟后再過來,我們治療起來特別費勁。”曹重陽告訴記者,目前精神疾病沒有影像學或者診斷學方面的“金標準”,因此使用儀器很少。

  “病急亂投醫”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煙臺一位老人在來青島心理醫院治療抑郁癥之前,先后經歷了藥物熱敷、推拿針灸、“神仙”驅魔以及擺滿整個冰箱的草藥,幾萬元沒了,毫無用處。

  李玉煥說,前往該院就診的患者80% 曾喝過中藥,“氣血不足、陰陽失調……一些小診所一般就摁著這些病治,對一些人來說多少有點效果,但如果是真正的抑郁癥,這樣是治不好的。”

  精神科醫生的尷尬

  診療市場的亂象源自于優秀醫生的缺乏。

  聯合國世衛組織關于抑郁癥的報告中指出,影響有效治療的因素有:缺乏資源,缺乏訓練有素的衛生保健人員,以及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等。

  曾有媒體報道,面對現實中復雜的情況,北京安定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相關專家均表示,鑒于這一病癥的特殊性,需要患者與醫生雙方建立更強的信任感,在充分交流溝通的基礎上,共同尋找治病的良方。

  但現實中,很多抑郁癥患者始終沒有找到能夠托付信任的醫生。一位網名為“向日葵”的患者不安全感極強,找醫生咨詢一次以后便選擇放棄,走上自我調節的道路:與幾名病友組織“讀書會”。“向日葵”不愿意前往正規醫院的“精神科”,因為這讓她感到“恥辱”,并且家人尚不知情,她不想因此暴露;至于社會上的心理診所,“大多不怎么靠譜,還貴”。

  “治療師的健康度、心理成熟度直接影響到病人,要做一個好的心理治療師,自己首先要接受治療、不斷提升,這樣才能帶動患者。”李玉煥說,自己每年都會自費前往外地培訓,接受更高級別的老師督導,很多心理科醫生均是如此。

  “這是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病人都是很聰明的,他們也在選擇醫生。”李玉煥說。

  但青島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數量實在有限,王冠軍稍微一想就能數個大概:“精神衛生中心近80名精神科醫生,市立醫院7名,麥島精神病院20多名,青醫附院2名……青島市區的精神科醫生加起來頂多130人。”

  10月10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于欣談到精神科醫生短缺的問題時說,現有的醫生“每天看100個抑郁癥患者也看不過來”,國家應該建立一種成熟的轉診機制,讓90% 的抑郁癥患者由受過培訓的家庭醫生(基層全科醫生)辨識、診治,剩下10% 偏重的抑郁癥患者轉診到更為專業的精神科醫生處。

  一線的精神科醫生們已有了探索。李玉煥在心理醫院工作以外,還兼任青島大學醫學院、青島衛校等學校的臨床授課老師,為這些學校的全科醫生傳授抑郁癥辨識、診療知識。王冠軍也經常帶著本科室的年輕醫生深入社區做講座,搞義診—— 許多位于國家三級保健系統末端的基層醫生對抑郁癥“一無所知”讓他震驚。

  社會上的心理診所與正規醫院的醫生們也建立了某種聯系。青島市心康心理咨詢培訓中心負責人王輝說,當他們辨識出前來咨詢的病人已到了必須使用“抗抑郁藥”的程度,就會將他們推薦至專業的精神科醫生處,相反,精神科醫生覺得病人無需用藥,就向他們推薦靠譜的心理咨詢師。

  抑郁癥患者診療困局客觀存在,但正如過去多年來發生的一樣,情況正在好轉。采訪最后,在精神衛生中心工作多年的潘惟華說,抑郁癥患者感到痛苦時是真的痛苦,作為他們的家人,唯一要做的就是陪他們去正規醫院看醫生。記者 何利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抑郁癥 診療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淀区| 攀枝花市| 巴青县| 太康县| 西充县| 滨州市| 青岛市| 淮安市| 汤原县| 麦盖提县| 安康市| 分宜县| 彩票| 江川县| 长海县| 泽普县| 山东省| 玉田县| 鱼台县| 榆树市| 祁门县| 南岸区| 蕲春县| 嵊州市| 通城县| 定州市| 青河县| 沐川县| 灵石县| 康乐县| 井冈山市| 右玉县| 织金县| 金溪县| 翼城县| 永修县| 东丰县| 洛浦县| 纳雍县| 会东县|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