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0月23日消息 近日,中韓街道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加強對公章的管理使用,力爭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據了解,智能公章管理系統,是把社區公章嵌入計算機,通過指紋識別、掃描拍照、過程記錄等功能,把蓋章過程、理由、責任人等網絡全程記錄,同時有短信發送提醒、攝像掃描留存等功能。蓋一個章,設備留痕,負責人告知,后臺監管,三道關卡的設置,讓社區辦事更加規范。
長期以來,一些社區對公章的管理存在著不小的漏洞,導致社區的公章使用上有著很大的隨意性,一些該蓋章的文書不能及時蓋章,不該蓋章的亂蓋一氣,引起居民對此意見頗大,社會反映也很強烈。“智能公章”管理措施的出臺,對加強公章使用全過程的管理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彌補了社區公章管理的漏洞,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社區權力運行,有利于社區公正用權,為居民更好地服務。
應看到,社區直接面對百姓居民,社區管理上關系到國家政策措施的落實,下關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瑣事,是至關重要的“樞紐”。如何為居民用好權、服好務,象征社區“權力”的小公章直接關系到權利的公開、公平、公正。可以說,“小公章”折射的是“大管理”,而“智能公章”的使用,則折射出當地社區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進程。
“公章管理”進步“一小步”,“權利運行”進步“一大步”。我們更應看到“智能公章”在社區管理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創新精神,正是由于創新的存在,社區管理才一步步趨于完善,才更加貼近居民的心愿。
通訊員 孫培格 文 王君莉 劉子琳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