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晚報濟南10月12日訊(記者 徐潔 尹亞楠) “為什么學習好的、聽話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與孩子溝通咋就那么困難?”養育孩子,感到困惑的家長大有人在。有什么解決辦法嗎?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齊魯晚報“家長學校”正式開課啦!我們將廣泛聚合家庭教育名師、“牛娃”及家長的智力資源,用心打造一個父母成長、家校溝通、媒體宣傳的公益平臺。
近日,“家長學校”首講走進濟南市天橋區家長委員會。首期主講人王力波,是齊魯晚報“家長學校”首席講師、資深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長期在“齊魯壹點”客戶端育兒寶頻道開設家庭教育視頻欄目———《壹周力波談》。“家長學校”首講中,他為家長解讀了孩子成長的內在密碼,深受好評。如果您對“家長學校”感興趣,歡迎撥打電話0531-85193060(工作時間),并關注“齊魯壹點”育兒頻道,及時查看我們精選的育兒經。
培養一個“輸得起的孩子”
“你們想培養一個什么樣的孩子?”都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波波老師偏要問問想好終點了沒?
“我想讓孩子上北大”、“自食其力”、“快樂生活”、“長大后有選擇工作的權利”、“熱愛生活”……會場內,蹦出好多答案。
“從早上起床到睡覺,都感覺很幸福的舉手。”波波老師繼續問。200人的會場內,舉手的不到五分之一。波波老師說,如果孩子有幸福的能力,作為家長您必須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環境。在培養幸福的孩子的同時,我們還得培養一個“輸得起的孩子”。
你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了嗎
波波老師邀請了現場的兩位媽媽、一位爸爸做了一個心理學雕塑。一位媽媽回憶起自己還是小女孩時,爸爸愛喝酒,爸媽常吵架,那個小女孩曾是多么無助。她當場淚水決堤,現場不少父母深有感觸,也流淚了。
波波老師說,一個人需要兩種營養———生理的營養和心理的營養。生理的營養讓人身體成長,心理的營養使人饑渴的靈魂得到滿足。一個人內心最深層的需求就是被愛,一個人被愛、被接納,內心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那么,您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了嗎?
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
波波老師認為,人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心理營養:100天以內的孩子,需要被父母無條件接納;4個月-3歲的孩子,需要來自家庭的安全感,此時您的不當教育方式如“再哭就扔了你”、關小黑屋,對一個不到3歲的孩子來說“天都塌了”;4-5歲的孩子,開始對性別充滿好奇,有了性別角色的自我認同,父親的角色在此時非常關鍵;6歲的孩子開始模仿父母的為人處世……為人父母的每個人,需要不斷學習、成長,自我成長,首先成為一個成熟的人,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才有可能養育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編輯: 林永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