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程李華
9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主席前往美國進行國事訪問,26日至28日將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中美關系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國領導人高瞻遠矚,倡導雙方合作共贏,創新性地提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戰略構想,習主席此次訪美正是將這個戰略構想落實到行動上。
習近平主席訪美,將重申共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理念。中美關系比以往歷史時期復雜得多,雙方需要取得頂層設計上的戰略共識。習奧莊園會晤時,習主席提出共同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雅克·德利勒這樣描述美國社會對中國的看法,“我們處于一個矛盾的時期,現在人們擔心,唯一比‘中國做得太好’更加糟糕的事情就是‘中國做得不夠好’”。
面對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際地位凸顯等綜合實力上升的狀況,一些人士焦慮的心態顯而易見,擔心現有的強國與正在崛起的強國同時存在會可能發生什么?甚至有人認為中美關系處于“臨界點”,正在走向十字路口,有發生轉向的風險。誠然,中美兩國存在分歧,對南海、網絡安全、貿易投資等問題有不同看法,但應該看到與分歧相比,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合作潛力是主要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彼此合作大于競爭。事實上,兩個大國的友好合作必將影響著世界格局的走向,中美合作有助于維護亞太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中美作為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美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美國著名的中國研究專家李侃如認為,“中美兩國元首會晤有望建設性地推進兩國合作取得積極成果”。中美雙方高層交流,有助于增進了解、避免誤會,妥善管控分歧,確保兩國關系始終沿著的正確軌道向前發展。習主席此次出訪美國,闡述中國對國際秩序和國際、全球發展和治理等重大問題的主張,宣布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大舉措,有望化解美國社會對中國的誤會。希望關注中美關系的人們從本次習奧會晤中找到“老問題的新答案”。
建構新型大國關系更要落實到行動上。中國取得巨大發展成就,中國的經濟增長、文化繁榮給亞洲和世界的發展帶來重要機遇。中國希望帶動更多的力量參與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習主席訪美首站到達西雅圖,與美國商界互動,中美數十位企業家參加圓桌會議,將進行一場重量級的對話。訪美期間,習主席將通過媒體與美國公眾面對面交流,加深美國人民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認知和了解,美國社會可以繼續感受中國自信開放的國家精神氣質、包容友善的大國風范。希望高層磋商將致力推進雙方教育、科技、體育、衛生、婦女等領域交流合作,使兩國關系發展更加充滿活力。合作才可能雙贏,中美兩國預計將在網絡安全、高鐵、核能合作、雙邊投資協定,以及氣候和碳排放等問題上達成相關成果。
習主席首次出席聯合國峰會,向國際社會傳達努力建設和諧世界的愿望。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聯合國成立70周年。戰爭是人類的災難,抗戰勝利來之不易,人類社會命運共同體的觀念深入人心。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二戰期間,中國人民在東方主戰場上為反抗法西斯暴行做出了巨大犧牲。戰后中國與美國等數十個國家成立聯合國,旨在于制止侵略行徑,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根植于中華“和合”文化的沃土中。不同國家經濟文化、社會體制各有差別,在“以和為貴”的理念下,可以“和而不同”,可以求同存異,可以和諧相處。崇尚和平、反對霸權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價值觀,中國將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視為理想目標。銘記歷史,以史為鑒,維護二戰勝利成果,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作者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助理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