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麗君為孩子家長舉行"幼小銜接"公益講堂。
新學期伊始,很多孩子剛從幼兒園生活進入到了小學生活,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人終生受益,而良好習慣的培養則應從娃娃抓起。但很多家長因為孩子不會學、不愛學、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而處于無盡煩惱之中。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對此,記者采訪了平度市實驗幼兒園名師孫麗君。
三方面下功夫更快適應
作為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孫麗君認為,家長和學校應多花時間培養孩子自我服務、遵守規則、自我獨立、承擔責任等多方面的意識。家長應該在理順育兒理念、踏好準備節奏、關注重點指向三方面多下功夫。
在理順育兒理念方面,家長應該從片面追求學業分數向關注全面成長轉變,從心理、精神、習慣等方面加大引導的力度,從情感、態度、人生等方面加強指導的強度。同時以“你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干凈呀!這里的老師可有學問啦,在這里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干。”等激勵性的話語激發對小學的向往。
在踏好準備節奏方面,首先要培養孩子慢慢地學會自理生活、學習和勞動等最基本的能力,建議家長們謹記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應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其次指導孩子學習有規律地生活,逐步幫助孩子確立時間觀念、安排孩子相對穩定的作息時間、作息有序與靈活調整相結合;最后要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
在家長應關注的重點指向方面,家長需要關注的不僅是孩子面臨上學的“初期”,而且要關注孩子成長過程的“全期”,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業”,而且要關注孩子的“習慣”。在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關注孩子的情緒微瀾等方面多下功夫。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孫麗君表示,給孩子限定時間可以幫助他們專心地做事情,提高效率,所以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系起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學習一個生字,給孩子10秒的時間盯住生字識記,然后再要求默寫出來,這樣一來,孩子有緊迫感,會很專心地來記。但這要注意張弛有度,不可事事都限時。比如用餐、沐浴,就不宜限定時間,該放松的時候就放松。讓孩子明白工作的時候要講效率,是我們的主要目的,生活的樂趣卻不能因此而被磨滅。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孫麗君表示:為了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家長應有意識加強自己的智力活動,有時不妨和孩子共同開展智力活動。比如,家長愛讀書、看報是一種很好的智力活動。其中的好處不言而喻,對于不愛讀書的孩子,家長可以先為孩子做個示范,晚飯后把電視關掉,一家人各人讀自己的書。在讀書、看報過程中,不斷把新的信息傳達給家里人,有時要談自己的認識。長久地熏陶,孩子也會喜歡讀書、看報。
當生活中有些知識不明白時,應該查資料、查工具書,獲得正確答案。家長跟孩子一起做這些事情,有利于孩子增長知識,訓練思維,培養能力。如果家長再適時教給孩子一些閱讀方法,效果會更好。有的家長在讀書、看報過程中,畫重點、剪貼感興趣的文章、記讀書筆記,孩子就會學著大人的樣子去做。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就會潛移默化地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所謂的“潤物細無聲”。
最后要注意磨練孩子意志,可以從練字開始。練字從學習角度講,是讓孩子把字寫好,作業寫工整。實際上,練字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磨練孩子的意志,讓孩子能夠平心靜氣。具體的做法是讓他們把手洗凈,書桌上的東西清理干凈,讓孩子端端正正,一筆一畫地寫上20分鐘。日子長了,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的忍耐力會有所提升。
文/圖 記者 鄔明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