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們的印象里,每年出現在藝術考級考場中的應是一群稚嫩的學生娃。但是,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早已不只是學生娃們的戰場了,老年人懷著最簡單的目的,也加入到不斷壯大的考級大軍當中。夏日,藝術培訓中心、老年大學,甚至公園里的山頭上,都有老年人的身影。他們自覺參加藝術培訓,學習樂器和書畫,用自身努力絕妙地闡釋了藝術培訓和藝術考級真正的作用和價值。近日,記者采訪了多名剛剛參加完藝術考級的老年考生,以他們的視角來重新審視藝術培訓和藝術考級。
老年考生全員闖過關 早上,在市北區新華里社區街道辦一間活動室內,15名身著鮮艷服飾的中老年人正聚在一起排練,為兩天后社區舉辦的納涼晚會做準備。他們人手一個葫蘆絲,跟著老師李培華的節拍,一遍遍地吹著曲子。《斷橋殘月》《月光下的鳳尾竹》《蝴蝶泉邊》……在悠揚的曲調中,老人們用豐富的表情和輕快的肢體動作來表達情感。
“我們樂隊成員今年有24人都參加了社會藝術考級,全部通過了!”這支樂隊的組織者李培華自豪地對記者說。李培華今年67歲,是青島民族管弦樂學會的老師。他從小就喜歡吹拉彈唱,去年,他在青島市老年大學組織了這支隊伍,取名“華彩神韻葫蘆絲樂隊”,免費教隊員葫蘆絲、巴烏等樂器。樂隊有26名成員,多是60歲到68歲的機關退休人員,他們退休后一直無事可做。他們雖然沒有音樂功底,但聽說李培華組班免費教葫蘆絲時,紛紛報名參加。李培華從最基礎的樂理知識教起,大家學習熱情十分高漲,白天學,晚上練,格外認真。上個月,24名隊員參加藝術考級竟然全部通過,很多人還拿到了優秀等級。“考級對我們來說沒什么實際用處,我們就是把考級當成階段目標去實現的。”65歲的吳梅菱對記者說。她去云南旅游時對葫蘆絲這種樂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優美的旋律吸引了她。她去年報名了李老師的樂隊,與大家一起練習,每天把吹奏葫蘆絲當成最重要的事。今年7月份,她順利通過了葫蘆絲7級考試。“老師非常認真負責,而且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幫助,所以進步都很快。”吳梅菱說。
苦練一年定10級 “我們這里最用功的是班長徐東風,她每天都練習3個小時以上。”樂隊成員對記者說。徐東風今年56歲,是樂隊中最年輕的隊員。去年9月進入樂隊時,她對葫蘆絲和巴烏還一竅不通。“剛開始我常常找不到孔位,學了很長時間才入門。”徐東風說。自己退休多年,30多年前還會用小提琴拉幾首曲子,但是后來因為工作太忙沒有再碰過樂器,一直到李培華組建了這支隊伍。為了學好葫蘆絲,她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同時她還為自己定下了目標:一年考下葫蘆絲10級。
在家吹葫蘆絲,她經常擔心影響鄰居休息。有一段時間,她和樓下鄰居見面時,總有人問每天是不是她在吹葫蘆絲。當好奇的鄰居知道真相后,不僅沒人抱怨,反而紛紛夸獎她,并說也要加入樂隊學習。藝術考級前的一天,徐東風正在家中練習,這時突然聽到對面樓上有位婦女隔空喊話。“我問她喊誰,她說喊我。我問怎么了,她說:‘好聽!’”徐東風說時非常興奮。除了帶動了鄰居,她7歲的小侄子徐正航也成為她的追隨者。“我前面學,回頭就把學的全教給他。”徐東風說。今年7月考場上,她用一首《斷橋殘月》通過了葫蘆絲10級,而她的侄子也通過了葫蘆絲3級。
為上考場公園練膽 副班長李金華今年62歲,她上個月考級選了 《木鼓神韻》這首曲子,順利定了葫蘆絲8級。與大家一樣,她接觸葫蘆絲也不過一年。“老公懂音樂,我回家吹的時候他就坐在旁邊聽,走調了就馬上給我指正。”李金華說。丈夫還從網上下載樂譜,然后修改好后交由她拿到樂隊,大家所使用的很多譜子都是她帶過來的。雖然練得十分刻苦,還有丈夫專業的指導,但是她每當在人前吹時都非常緊張。“我一緊張手就哆嗦,吹不成個兒,這樣沒辦法上考場。”為了能在考場上正常發揮,她早上6點就到海泊河公園,專挑人多的地方吹葫蘆絲。最終,她在7月份藝術考級時順利通過。
嚴美蘭是樂隊中唯一會彈鋼琴的人,但是如今她也迷上了葫蘆絲。她學習鋼琴時,老師上完課就走了。因為在小班,學員很少,大家也沒有什么交流,她漸漸產生了厭倦。當看到葫蘆絲樂隊的成員們學習得那么愉快,她十分羨慕,最后干脆也進來了。“這個班氣氛非常好,大家學得認真又刻苦,我進來之后進步很大。”嚴美蘭說。由于沒有趕上今年的藝術考級,她希望明年再參加。她說自己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證明一下自己。
調查
老人偏愛傳統樂器和書畫 記者采訪了島城多家藝術培訓機構得知,當下中老年人參加暑期藝術類培訓班、參加藝術類考試的現象十分普遍。“我們琴行常年有中老年人來,最大有70多歲。”島城一家琴行的負責人孫先生對記者說。他的琴行有鋼琴、古箏、大提琴、風琴等門類,招生面向幼兒、成人。每年到了暑期,琴行里不僅有很多孩子,還會有一些中老年人,有些老人甚至已經白發蒼蒼。青島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趙增光告訴記者,每年都會有4000多考生參加考級,其中三分之一都是中老年人。“一般孩子傾向選擇鋼琴等西方樂器,中老年人更傾向傳統樂器,比如古箏、古琴、二胡等。”趙增光說。在美術方面,中老年人更傾向于傳統書畫。青島市書畫考級中心的工作人員趙先生對記者說,他們這里每年參加藝術考級的考生在4000人以上,其中至少有20%是中老年人,年齡最大的有80多歲。
現象
老人學藝更樂呵 近年來,島城參加藝術考試或考級的人數連年增長,中小學生始終是主流。為了取得考級證書,便于孩子以后升學,有些家長跟風,盲目要求孩子參加藝術考級,這種現象引起了人們對藝術教育的質疑。“中小學生考級多少有現實上的考慮,但是老人就不一樣,他們的證書沒什么實際用處。”島城琴行孫先生對記者說。中老年人學藝時態度很認真,更刻苦,這是藝術培訓圈內老師們的共識。“有的老人接受能力稍微差一點,但是很較真兒,學不好就不肯撒手,所以我們挺愿意教老人的。”孫先生說。
青島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趙增光說,近兩年參加藝術類培訓的老年人逐年增多。有的老人參加培訓班,有的則找家教去家里上課,幾乎所有選擇學藝的老年人學習都十分刻苦、認真。“老年人還特別喜歡參加比賽,他們喜歡組團到各處表演。”趙增光介紹,目前島城由老年人組成的樂隊多達40多個,他們常常自己排練,自費準備服裝和樂器,然后到各個場合參加比賽和表演,比如每年“王邦直杯”民族樂器大賽都會吸引大批樂隊參與。趙增光認為,老年人學習藝術目的更為單純,往往純粹是為了興趣愛好。雖然他們也熱衷于考級,但是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拿證,而是為了提高和證明自己。“藝術考級最終只是學習的手段,我們希望人們都能像老年人這樣認真和刻苦。”趙增光說。 記者 胡明山 于滈 實習生 孫弋人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