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113家汽車企業中已有65家進行了2015年中報業績預測,其中有47家業績有增幅。公司投資收益增加,銷量提升和產品結構調整是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中報業績預測表現最好的是零部件行業,整車行業緊隨其后,經銷商僅亞夏汽車發布了2015年中報。業內人士建議多關注有業績支撐的成長性企業、具有國企改革預期的企業和新能源汽車板塊。
47家企業凈利潤增長
記者統計發現,汽車行業113家上市公司中已經有65家進行了2015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業績有增幅的有47家,占比超過70%,包括猛獅科技(增長0.55%~50.82%)、長安汽車(增長35.06%~43.33%)等,絕大部分為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其中,順榮三七凈利潤增幅最大,預計同比增長7602.08%~8372.29%。順榮三七表示,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三七互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自2014年12月份開始納入公司合并范圍,上市公司持有三七互娛60%的股權。三七互娛2015年上半年業績超預期,1~6月份實現凈利潤32000萬元至35000萬元之間。
18家汽車企業盈利下降,占比約兩成。其中登云股份(下降199.73%~224.66%)、斯特爾等4家公司均為首虧。
整車行業中4家預盈
汽車板塊子行業包括整車行業、零部件行業、經銷商行業等。同去年中期業績相比,今年上半年表現最好的是零部件行業,在已披露2015年中報業績預告的53家零部件企業當中,僅有14家公司預計凈利潤虧損,占26.42%。整車行業緊隨其后,6家整車企業中,4家車企業績均預增,僅有2家業績預虧。
零部件行業中,預虧最多的公司當屬斯太爾,預計凈利潤虧損4650萬元,同比大幅下滑約3064.77%。此外,襄陽軸承(下降177.56%)、淮柴動力(下降70%~80%)等5家公司由于國內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導致業績下降。
整車行業中,包括長安汽車、比亞迪、海馬汽車、安凱客車在內的4家車企業績均預增,僅有中通客車和*ST夏利2家車企業績預虧。長安汽車去年凈利潤為362809.30萬元,今年為490000萬元~520000萬元,增長35.06%~43.33%。比亞迪去年凈利潤為36069.1萬元,今年為40000萬元~48000萬元,增長10.90%~33.08%。虧損最為嚴重的當屬*ST夏利,預計虧損50000萬元~57000萬元,與上年同期虧損43562萬元相比,下降約14.77%~30.73%。
經銷商行業僅亞夏汽車發布了2015年中報。該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僅為259.34萬元,同比下降87.88%。
海立美達凈利增206%
青島上市公司海立美達今年凈利潤為8228.39萬元,較同期增加5536.10萬元,同期上升205.63%。公司主要從事鋼板的剪切、沖壓加工,彩涂鋼板、鋼制零部件、模具的開發與生產,電機、電機元件及電機零部件的開發與生產,高檔五金件、水暖器材的開發與生產。
海立美達主要產品包括家電配件類產品、汽車配件類產品、電機及配件類產品及其他產品。海立美達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繼續聚焦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汽車零部件總成業務,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客戶市場份額,提升產品盈利能力,保證公司汽車零部件業務穩健增長。上半年公司汽車零部件及總成類產品實現營業收入7.17億元,在公司整體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為64.26%。
關注新能源汽車股
光大證券國龍認為在傳統汽車行業,央企改革將成為重要看點。與之相比,新能源汽車板塊有望處于一個業績與估值雙升的“甜點”。
“首先,銷量同比、環比大幅增長拉動估值提升;其次,補貼明顯推前,需求端價格仍堅挺,而供應端零部件降價明顯,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毛利率顯著提升。同時,包括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城市新能源公交是市場環境下的必然選擇,也將成為優先推廣的領域。因此,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第一,新能源公交先行;第二,新能源乘用車空間大,運營租賃模式有望解決現存痛點;第三,優質零部件廠商及電池、電機、電控及充電樁龍頭。”國龍說。 本報記者 婁花 實習生 谷亞聯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