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歲孩子比同齡人矮了近10厘米,是不是矮小癥作祟?12歲的孩子介入治療,還有沒有長高的希望?暑期迎來兒童矮小癥就診高峰,7月19日,由半島都市報、半島網聯合主辦的
“尋醫問藥”平臺再次邀請了青大附院神經內分泌兒科主任陳志紅、兒科內分泌專家李堂,下午2時至3時,兩位專家就兒童矮小癥的話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6歲娃身高不及3歲娃 “孩子已經7歲,個頭卻比同齡孩子矮了近10厘米。開始我和他媽媽都以為是孩子發育晚,沒當回事,可是關注了幾期‘尋醫問藥’訪談后,我們開始懷疑孩子患上了矮小癥。”訪談開始前,網友“憑海臨風”便留言向專家咨詢。青大附院兒科內分泌專家李堂教授建議家長先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確診后再及時介入治療。“這個情況讓我想起之前接診過的一個病例。”李堂說,那位小患者出生時6斤多重,和其他孩子沒什么區別。但2歲后,生長緩慢,男孩6歲的時候,身高還不如3歲孩子。
李堂提醒,有些家長不帶孩子去檢查,認為孩子生長緩慢是營養不足,隨意使用保健品。殊不知,有些保健品能促使骨骺提前閉合,反而會使兒童的最終身高降低。
3~12歲是治療黃金期 “女兒今年12歲了,個頭一直是班上最矮的,無論是排座位還是站隊形,總是被安排在第一個,小時候她自己也不以為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時常表現出自卑。”網友“知足常樂”在訪談中表示,因為自己身材不高,所以常常自責,覺得女兒的身高是遺傳導致。他想請教專家,現在帶女兒就診,長高的希望有多大?
“3~12歲是矮小癥治療的黃金時間,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青大附院神經內分泌兒科主任陳志紅的回答給這位家長吃了一顆定心丸。陳志紅表示,導致身材矮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生長激素缺乏、性早熟、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征等。此外,睡眠質量差、缺乏運動、藥物作用和不良的情緒也會造成矮小癥。孩子3歲前每年身高的增長速度小于7厘米,3歲至青春期前小于5厘米,青春期小于6厘米,即可視為生長遲緩,需要盡早到醫院進行檢查。
暑期就診有優惠項目 暑期來臨,青大附院兒科門診上因為兒童矮小癥來就診的患兒越來越多。訪談中,不少家長也想知道,在青島對于矮小癥的治療有沒有什么優惠?訪談中,陳志紅也帶來了好信息,從今年7月份開始,青大附院兒科面向社會開放30個生長激素缺乏癥的矮身材兒童優惠治療項目。經過篩選檢查合格者,在研究期間將獲得藥品及相關臨床檢查上的部分減免。患兒家屬可撥打電話82928278咨詢。
“尋醫問藥”平臺每周兩次邀請名醫做客。掃描平臺二維碼,可以自動連接到“尋醫問藥”平臺。感興趣的市民可及時關注參與。 本報見習記者 徐軍
尋醫問藥平臺二維碼。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
關注矮小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