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滄區正在建設省內首個、全國少有的觀海鐵路公園,今后市民看跨海大橋、觀后海風光有新去處了……記者從李滄區昨日召開的鐵路沿線(李滄段)環境整治工程會議上獲悉,該區今年計劃投資1.36億元,整治南起李村河,北至婁山河,全長約7560米的鐵路沿線,重點打造“憑橋觀光”、“新站榮光”、“觀海攬光”、“林野風光”四個觀光景觀帶。目前整治工程已經完成90%,預計年底前全部完工。
鐵路沿線常綠透海 為加快融入高鐵經濟圈,營造經濟社會發展新環境,增強區域美譽度和吸引力,李滄交通商務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優做美膠州灣東岸”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實施了鐵路沿線(李滄段)環境整治工程。鐵路沿線(李滄段)環境整治工程,既是鐵路青島北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市市容環境整治、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舉措,更是全市實施環膠州灣保護與岸線整理的重要環節。按照市鐵路沿線整治工作確定的“組團、起伏、常綠、透海”整治原則,統籌鐵路青島北站周邊和環灣大道綠化帶的組團效果,交通商務區將鐵路沿線(李滄段)環境整治工程打造成山東省乃至全國最美的鐵路景觀線,實現城市風光與濱海自然風光有機結合、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和諧發展。
打造四個觀光景觀帶 本次整治工程重點打造 “憑橋觀光、新站榮光、觀海攬光、林野風光”等四個觀光景觀帶,其中金水路至衡陽路段為“觀海攬光”景觀帶,將碧海、藍天、跨海大橋等資源納入景觀視線,建設省內首個、全國少有的觀海鐵路公園,綠化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包括觀海棧橋,向日葵花田、棉紡工業主題的符號雕塑等人文景觀。
“李滄段鐵路綠化景觀規劃設計主要遵循交通安全性、生態適應性、植物多樣性、經濟實用性、景觀舒適性五項原則。”李滄交通商務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丁小林介紹說,植被栽種中將從乘客心理生理狀況進行考慮,減緩乘客的視覺疲勞,減弱其心理副效應,通過樹木的高度和位置的合理安排等達到預示作用,從而增強乘車舒適度。
其中,“憑橋觀光”位于李村河與跨海大橋連接線處,全長1060米,建設面積近4.2萬平方米。西側綠化帶以相互穿插的直線構圖作為植物的組合形式,創造良好的迎賓效果。
“新站榮光”位于鐵路青島北站周邊,全長1530米,建設面積近20萬平方米。此段施工為清除原有建筑垃圾進行綠化,將鐵路青島北站打造成為新的城市名片。
“觀海攬光”南起金水路立交,北至衡陽路,全長2750米,建設面積近12萬平方米,圍繞鐵路新線、環灣大道、膠州灣打造濱海一體化公園,為周邊居民、進出北站的國內外游客提供一處休閑觀光平臺。其中以工業、海洋兩個元素為主題,本著透海特色,建設14處景觀節點,包括雕塑小品、園林綠化亮化、景觀廣場、噴灌系統等,將現狀環灣綠化帶進行遷移撫育、按照地形起伏搭配線性植物色帶營造豐富視覺效果、以低干花灌木、造型景觀樹木營造疏林景觀、鋪裝景觀橋、扇形廊架、特色木棧道等,打造獨一無二的鐵路觀海景觀。
“林野風光”段南起衡陽路,北至婁山河,全長2220米,建筑面積近7萬平方米,種植抗性強的速生樹種,便于在短時間內形成綠化效果,改善該區段黃土裸露、建筑破舊等環境。
工程總量已完成90% 自全面啟動鐵路沿線整治 (李滄區段)施工以來,已累計投資8000余萬元,清運鐵路沿線可視范圍內的渣土約10萬立方米,提升綠化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其中衡陽路以北至婁山河段,栽植高大毛白楊、黑松、白蠟等10余種共計3481株喬木,形成綠化遮擋效果,提升綠化面積約5萬平方米;金水路至衡陽路段完成綠化面積10.78萬平方米、鋪裝(木棧道)5400平方米,新建弧形廊架1座、特色景觀橋1座、特色廊架2座。全線亮化長度2200米,預計安裝庭院燈35個,景觀照明矮柱燈170個,射燈26套;完成墻體外立面粉刷約2萬平方米,廣告牌及圍擋架設共計約2800平方米。
“目前全線整治的90%已基本完成,剩余的主要是鐵路橋涵的整治,包括涵洞的封堵、綠化等。預計全部工作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丁小林告訴記者,整治中,對小品景觀的要求非常高,還有部分小品雕塑尚未安裝,目前正在進行設計元素的審核,下一步將陸續安裝。
記者 原野 通訊員 孫麗云 李永順 攝影報道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