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龍貴
針對日前炒得沸沸揚揚的“國內漫游零成本仍收費”話題,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聞庫近日表示,工信部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漫游費的可能性,但最終決定權在于運營企業。對此,有專家表示,國內漫游費成本確實很低,取消不存在技術難題,“隨著網絡設施的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7月7日中國新聞網) 如果國內漫游確實零成本,那么取消漫游費就是理所當然之事。企業固然要以營利為目的,但任何收費都應該建立在提供一定服務的基礎之上,這是最基本的商業倫理和市場規則。零成本意味著零服務,既然沒有提供任何服務,還要向消費者收費,不僅違背了商業道德,也有不當得利的嫌疑。取消漫游費已經是一種通行做法。據了解,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6月30日達成一致,擬于2017年6月15日起取消手機漫游費;美國早在2007年就沒有國內漫游費,也沒有長途費,實行的是“套餐”模式。相比之下,我們的漫游費即便不能馬上取消,至少也得有個時間表,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爭執。
國內漫游費之所以收得這么任性,原因無外乎“壟斷”兩個字。通信行業雖然經過了幾次改制,貌似已經充分市場化,但實際上仍然是幾家大型企業獨大的壟斷格局。在這樣的語境下,只要幾家通信企業達成攻守同盟的默契,就會掌控市場話語權,消費者很難真正行使“用腳投票”的權利。高收費低網速的寬帶,流量清零,以及漫游費成本為零仍收費,這種種違背市場規則的做法,皆源于此。
工信部一方面稱取消漫游費的最終決定權在于運營企業,一方面又表示將“研究探索取消的可能性”。前者未必沒有道理,畢竟政企分開,行政主管部門不宜干涉企業的運作,后者就令人費解,漫游費既無成本,取消也沒有任何技術難度,還需研究探索些什么?這種自相矛盾的心態,事實上道出一個真問題:壟斷企業的任性,真的就無人可管嗎?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