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歲的高雪梅是城陽公交的一名普通乘務員,從2011年踏上這個崗位至今已5個年頭。工作認真的她苦練技能,2013年全集團技能比武中獲第一名,連續四年獲勞模稱號;她真誠對待每位乘客,把他們當成朋友;熱線的她曾將出車禍的小男孩送到醫院,跟婆婆縫制“愛心坐墊”,溫暖冬日里的車廂,也曾在世園會期間,親手做“青青”泥塑鼓勵乘客讓座。作為374線路的乘務員,一天站近10個小時,但在她看來,“只要把乘客平安送到家,自己累也很開心。”
熟記線路60多個站點,技能比武獲頭名 高雪梅是城陽374路公交車的第一批乘務員,到現在已經干了第5個年頭了。“之前我是在超市干售貨員,2011年城陽公交招聘,我就應聘了,現在越來越喜歡這個崗位。”高雪梅告訴記者,干乘務員首先考驗的是記性,374線路連著城陽、李滄、市南等多個區,全程60多個站點,一年下來,她都熟記于心了。
“參加完公司組織的培訓后,我就花時間背,晚上背幾遍,一早再溫習一遍,現在都形成思維定勢了。除了記站名,背票價也很考驗記憶力,374路公交票價從1元到4.5元不等,有時候每兩站就得變化一次。”高雪梅的票夾現在已經跟了自己第5年了,夾子上的顏色都快掉完了,在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的高雪梅曾取得2013年集團公司“日新巴士杯”技能比武大賽第一名。
多為乘客著想,收到表揚電話最多 “在我看來,乘務員不光是要把票賣好,也要更好地為乘客服務,能幫的就盡力去幫。”高雪梅告訴記者,碰到上車的老年乘客,她都會搭把手。2014年12月,在高雪梅所在的374路1542號公交車上,每個座椅都裝了坐墊,乘客坐上去暖暖的,這些坐墊是城陽巴士公司374路乘務員高雪梅裝上的。“當時冬天天冷,374路不是空調車,頭班車4點40分發車時格外冷,乘客們上車凍得直跺腳,有的乘客有座也寧肯站著。”高雪梅有次跟婆婆聊到此事,沒想到婆婆利用看孫子的空閑幫高雪梅做了30個坐墊。記者從城陽巴士公司汽車一隊了解到,今年35歲的高雪梅是一個非常熱心的人,也是汽車一隊接到表揚電話最多的一位乘務員,臉上總是掛著樸實善良的微笑,讓人溫暖。
救遇車禍小男孩,熱心公益活動 據高雪梅所在的汽車一隊工作人員介紹,高雪梅經常給乘客發放應急必備品及小禮物,由于374路車線路長路途遠,她自發地購買了橡皮泥捏成“吉祥物”送給讓座的乘客,并且隨時備好暈車藥和垃圾袋,高考期間她還為考生備好尺子、橡皮、削好的鉛筆和風油精。
除了給乘客提供更好服務,偶遇突發事件時,高雪梅也會及時伸出援手。2012年6月6日,高雪梅和駕駛員趙亮忠在等信號燈時,一輛面包車突闖紅燈,先是撞上一輛轎車,又撞到一名十一二歲的小男孩。“孩子當場被撞出三四米重重地摔在地上,頭上鮮血直流,可是面包車卻加速逃逸了,孩子躺在馬路中間,車輛來來往往很危險。“我和師傅想要等救護車怕來不及,就征得乘客同意后趕緊送往醫院,后來聯系上了孩子的父母,雖然孩子頭部受傷,右小腿骨折,但沒有生命危險。”
高雪梅和自己的班組也經常做公益,是城陽公交的一名志愿者。在了解到上馬街道李仙莊社區居民于錫全大爺一家的困難后,她跟同事買了面粉、大米、掛面、花生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去看望。
“乘客的理解讓我很感動” 7月1日上午11時20分許,高雪梅剛剛發完一趟車,下午2點還要接著發車。“一個來回就得4個小時,一班一天會跟兩個來回,我們乘務員都得站著,一站就是9~10個小時,為了讓腳更舒服,我常年穿著鞋底舒服的平底鞋,每到一個站點,我都得報站,每天說話得說上千句。”高雪梅告訴記者,碰上感冒就更難熬了,一來嗓子本來就不舒服還得說話,二來報站時會有鼻音,怕乘客聽不清楚。
曾有一位名叫王琳的乘客的日記里,就曾把高雪梅當作主人公來記錄。王琳在2011年4月23日的日記標題為“第一次見面便期待下一次相遇”,文中,她用“雖然穿著早已被雨水浸濕的鞋子雙腳凍得有些抖,但感受得到她內心的那份熱情。忽然很期待乘車時再一次遇到她。”來形容高雪梅;后來日記中提道,乘客稱贊高雪梅“車廂因您而溫馨”,還見證了乘客囑咐她戴手套、給她帶早餐的場景。
越是節假日自己越忙,對家人挺虧欠 干乘務員這幾年來,高雪梅每年的元旦、中秋節、五一假期都是在車廂內度過。“在車上碰到出行的一家人,說實話心里挺難過的,我孩子也不大,前兩天他還問‘媽媽,假期你能帶我坐高鐵出去玩嗎?’我答應了,但這個承諾又不知道何時能兌現了。”高雪梅告訴記者,這些年,自己覺得很虧欠家人,越是節假日就越是她忙碌的時候,難得碰到休班的時候,自己也不想動彈,想在家休息。
“很感謝我婆婆,平時家里的事情都是她操心,做飯、洗衣、照顧孩子,而且非常體諒和支持我的工作。”高雪梅告訴記者,但自己的工作就是這個性質,每當想到自己方便了別人的生活,也會覺得很幸福,“希望每個乘客都能平平安安地到家,我的付出也是值得的,累并快樂著。”
文/圖 記者 焦紅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