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清華搶生源的惡戰持續發酵,也引發了考生、家長一些不正常的做法。有招生組老師透露:一名考生家長得到北大承諾,可得2.5萬元獎學金;隨后,以此向清華要價,得到4萬元的許諾;又轉頭跟北大說,“清華承諾我們4萬了,你們看著辦”;如此循環往復,直到把孩子“賣出”一個滿意的價格。
當名?;ハ嘟o高分考生遞送對手的“黑材料”,或想盡辦法切斷“準新生”與對手學校的一切聯系時,家長兩邊“討巧”,不過是依葫蘆畫瓢,而賜予家長“議價能力”的,顯然是亂象叢生的招生市場。一切都依規矩辦,高分考生及家長哪會如此“傲嬌”?
如果從我們高等教育的現存及未來觀之,“家長坐地起價”的現象以后只怕還會更多的出現。6月初發布的《2015高招調查報告》顯示:以山東為例,2014年全省高考報名人數為63.6萬人,盡管已實現回升,但仍連續幾年未能完成招生計劃;河南2012年以來連續3年未完成招生的比例都超過當年招生計劃的10%;安徽與河北也已連續兩年沒有完成招生計劃。顯然,未來的考生爭奪戰只會更激烈:一是名校“掐尖”搶高分生,以此捍衛圈內地位及政策資源的話語權;二是一些普通高?!梆嚥粨袷场?,使出渾身解數疲于應付生存危機。
不管承認與否,我們的高等教育已部分進入“買方市場”。高校應從爭搶生源轉向吸引生源,應該考慮如何服務好考生而不是一味地討好高分生源。 7月2日《中國青年報》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