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第十個全國“文化遺產日”,圍繞“保護成果全民共享”主題,我市文化部門在青島膠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天后宮、海云庵等場所舉辦了非遺展示活動。在近日公布的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中,我市41項傳統文化工藝入選,其中一些讓人耳目一新,比如失傳30年之久的九獅圖、莊戶棋等。在昨天的展示活動中,各非遺場館都拿出了自己的絕活,參觀市民直呼“開眼”。
記者 楊海濤 馬曉婷
現場1
失傳30年九獅舞亮相 昨天上午9時,記者趕到即墨市鶴山路與204國道交界處的青島膠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大院內正鑼鼓齊奏,9只大小獅子正圍繞一顆繡球上躥下撲。和普通的雙人披套舞獅不同,該舞獅團的舞者為單體,每人手持一根木棍,頂著一個獅子造型的披掛,圍繞一顆繡球展開各種動作,時而驚心動魄,時而輕柔和緩。其舞動方式就似傳統的舞龍術,繡球則似一顆龍珠。
“其實并不是什么創新,而是咱們青島傳統的舞獅方式,上了年紀的青島人估計都見過,這叫九獅圖,又稱九獅舞。”青島膠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的行政主任王德勝說,九獅圖是山東省的漢族民俗舞蹈,由老青島的民間藝人于1924年創作編排的,第二年的元宵節期間首次于原即墨縣演出,深受百姓歡迎。此后,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節目保留至今。
據介紹,九獅圖的表演陣容由12人和9只獅子道具組成,其中4人手執2只母獅,7人各執1只子獅,另1人手執繡球,引誘獅子起舞。群獅舞動時,配以歡快激越的鑼鼓聲,7只子獅環繞2只母獅合著節拍,歡騰跳躍,時而翻滾撲球嬉戲,時而搖頭擺尾扭動腰身,一舉一動都把獅子雄健威武的兇猛習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嘆為觀止。
記者了解到,九獅圖雖然是我市傳統的民間藝術,但隨著表演形式的演變和社會需求的圖新,這種表演方式已經失傳30年。此次,青島膠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特地邀請了舞獅團隊,通過示范教授的方式,讓這一失傳已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次出現在市民眼前。
現場2
國內最大最小榼子出鏡 昨天,在青島膠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有20多名國家級、省級、青島市級、即墨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場展演,項目涵蓋即墨柳腔、即墨鑲邊、烙畫葫蘆、大歐鳥籠等,共有300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展示。
在三樓工藝品制作展示區,記者看到了兩個特別的榼子,和此前記者所見過的榼子不同,這兩個榼子個頭可謂天壤之別,一個碩大無比,需要肩扛,一個袖珍小巧,可握于掌內。
“青島即墨榼子,產自即墨,迄今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制作象形饅頭的工具。 ”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的負責人之一卜曉宇說,榼子制作技藝早已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青島非遺博覽園擁有手工制作榼子100多個品種。記者見到的這個最大的榼子名為《年年有余》,在一根帶著樹皮的梨樹原木上,雕刻出一條栩栩如生的大鯉魚。該榼子由園區非遺傳承人王丕文設計制作,他用數十年年齡的梨木,耗時一個月制作完成,長1.7米,寬0.6米,厚度0.06米,重30公斤,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手工榼子產品。記者見到的這個大小只有食指一般的榼子,是目前國內最小的榼子,長三厘米,有十多個品種,是制作精美民間工藝品,有收藏價值。
現場3
古戲樓上演古典旗袍秀 昨天,青島市民俗博物館舉辦了旗袍文化活動,為市民奉上《華彩霓裳——二十世紀早期旗袍百芳圖展》和青島市優秀老年時裝表演隊旗袍秀。隨著古戲樓二樓的木門緩緩打開,20余名身著古典旗袍的女子驚艷亮相,引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別看她們平均年齡在55周歲以上,但卻是一支常年活動在國內、國際舞臺上的時裝表演隊。退休后,她們來到了老年藝術專修大學學習時裝表演。今年5月份,她們還曾亮相“全球旗袍秀吉尼斯紀錄”的走秀活動,隊員們身著華麗的旗袍,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帶來了精彩演出,得到了組委會高度好評和贊揚。
昨天,市民俗博物館的《華彩霓裳——二十世紀早期旗袍百芳圖展》也同期開展。
新聞延伸
青島非遺項目門類齊全
傳承機制已經初步建立 山海名城青島的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在她的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有反映其特點的文化現象,尤其是散落在民間的各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成為連接歷史和現代人文情感的紐帶,也已成為青島傳統特色文化得以延續的重要載體和當今青島特色文化豐富和發展的源泉。
目前,青島市有膠州秧歌、禿尾巴老李的傳說等1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海云庵糖球會、宗家莊木版年畫等29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名錄;童恢傳說、平度扛閣等61個項目被列入青島市非遺名錄;全市各區、市全部建立了區(縣)級名錄,共278項,項目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技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醫藥,民俗等十大類,門類齊全、內容豐富多彩。
青島市已建立起切實可行的非遺傳承機制,鼓勵并大力支持各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確保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青島1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 ●民間文學類:嶗山民間故事 即墨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徐福傳說 胡驛陽的傳說●傳統音樂類嶗山道教音樂●傳統舞蹈類膠州秧歌●傳統戲劇類膠州茂腔 即墨柳腔●傳統曲藝類青島市曲藝團膠東大鼓●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市北孫臏拳 螳螂拳(嶗山區和市南區)●民俗類即墨周戈莊上網節
快報名參加包粽子大賽 為了給傳統節日增加新亮點,青島市民俗博物館將于6月20日聯合多個單位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暨第二屆青島市民包粽子大賽公益活動。當天上午9:30-11:30將在青島市民俗博物館院內進行比賽,比賽設立個人組“包粽子快手”獎和家庭組一、二、三等獎,獲獎者將獲得證書和獎品。比賽過程中的成品粽子歸參賽選手本人,可以選擇帶走或者捐贈給困難家庭。參賽報名電話:82880728,82869012。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