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葡萄熟了,村民于新偉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近日,記者來到平度市蓼蘭鎮前于家村大棚葡萄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都是白茫茫一片葡萄大棚種植地。進到棚里,大串大串的葡萄從綠油油的藤葉縫里垂下來。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收購價格是每斤20元,按畝產4000斤,一個棚每年純收入達十萬多元。
葡萄熟了,快來嘗嘗鮮
走進葡萄大棚,沁人的葡萄香迎面撲來,“瞧,這是我種植的‘同仁’,四月底,第一茬葡萄已經成熟上市了。”村計生協會會長于振先掂量著秧上的葡萄,一臉的興奮。據了解,前于家村種植的葡萄綠色無污染,可以直接摘下來食用。這些葡萄基本都是被青島本地人嘗鮮,一般銷往青島、膠州、即墨等地。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平度超市里面的葡萄一般都是冷庫里面的,價格是17~18元。
“我這個葡萄大棚是2011年建的,占地一畝半,投資20萬元,去年剛結果,收入才2萬來塊錢。今年進入盛果期,到目前已經賣了4500多斤,批發價每斤二十多元。我粗略算了一下,一個棚每年純收入達十萬多元,兩年即可收回成本。”
提前上市,價格優勢突出
據了解,現在絕大多數葡萄還沒有上市,前于家村的葡萄卻錯開時間早早上市,讓不少市民忍不住嘗鮮。“我們村的大棚葡萄比露天葡萄要提前二個多月上市,錯開時間差,這樣就在價格上占足了優勢。”于振先說,“今年收購價格是每斤20元,按畝產4000斤計算,一個大棚收入也得12萬元,比種其他的作物合算的多。”據了解,今年前于家村的葡萄價格跟去年基本持平,沒有什么大的波動,“去年也是這個價格,20來塊錢。”于振先告訴記者。
“現在我們村沒有閑人,都忙著掙錢,光養豬戶就有六戶,村計生協會還組織我們群眾農閑時節到鄰村葛家和楊家頂子去干活,不跟您說了,我要去干活了。”村民于新燕急匆匆說。據了解,前于家村101戶,育齡婦女56名,其中葡萄種植戶12戶,養豬戶8戶,農閑外出打工三十多人,少生孩子,優生優育,勤勞致富在該村已蔚然成風。
發展葡萄大棚10余個
今年54歲的于振先是前于家村支部書記兼村計生協會會長。據他介紹,2011年春天,在鎮黨委、政府組織外出參觀學習時,他偶然看到萊西的葡萄種植頗具規模,冬天大棚里的葡萄長勢喜人,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于振先敏銳地察覺到大棚葡萄的市場潛力,于是決定帶領村民種大棚葡萄。
而為了解決種植戶的后顧之憂,他們村聘請了萊西的專家,不定期地來大棚里查看,從種苗、澆水、施肥到膨果上色,每個環節手把手指導。葡萄上市后,他們村還統一聯系客商,實行“保護價”上門收購,讓種植戶提前吃上“定心丸”,降低了市場風險,充分調動了種植戶的積極性。村兩委還在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優先優惠照顧。現如今,前于家村已發展葡萄大棚10余個,為農民開辟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文/圖 通訊員 韓化強 張瑞云 記者 禚佩佩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