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班的同學們在教學樓前留影。
學校專門從新疆請來的廚師為他們做飯。
臨近高考,同學們加緊復習。
在青島66中有一群考生,他們來自于幾千公里外的新疆。自己一個人在青島為高考夢努力,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卻不孤單,老師、同學都是他們前進路上的后盾。距離高考還有最后兩天,這群特殊的考生備考得如何了?四年里,他們與青島發生了什么感人的故事?6月4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志愿報完,靜待上考場 6月4日上午10點半,記者走進了66中2011級新疆班三班的教室,語文老師任美珍正在給一位學生講題。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寫著勵志標語。學生們桌子旁都有一個小箱子,里面裝著許多復習資料。“孩子們非常努力,實現夢想的時候快到了,他們已經蓄勢待發了。”任美珍說。
根據規定,內地新疆高中班的學生是先填報志愿再參加高考,目前學生們已經都報完了專業。“我第一志愿報的是中南大學的醫學專業,我的家鄉醫生很欠缺,我想學成后回家救助更多人。”19歲的阿力木·伊利亞斯是個帥氣陽光的維吾爾族小伙子,也是3班的班長。阿力木·伊利亞斯的家鄉在新疆喀什,家里有五口人,“對于高考,雖然有點小緊張,但我認真努力學習了,相信一定會發揮出一個好成績的。”他堅定地說。
第二故鄉,難說分離 記者了解到,66中自2005年8月開始承辦新疆班,截至目前共接收了10屆25個班970余人。學校主管新疆班的主任臧紹法說,按照規定新疆班的學生來到青島要先上一年的預科班夯實基礎知識,所以他們的高中生活是4年。
四年的時間里,新疆班的學生們只有每年的暑假才會回家一趟。“想一想要離開,真是懷念青島,這是我的第二個故鄉。”來自新疆昌吉的漢族學生張瀟說。青島讓學生很是不舍,但最讓孩子們不舍的是他們與老師們之間的情誼。吳書英是個心細的老師,這四年她成了班里37個學生的吳媽媽。家在新疆伊犁的馬艷艷說,過年時吳老師把班里的孩子們叫到了自己家里過年。“端午節時給我們包粽子,提著到了班里,那一瞬間我們眼眶里全是感動的淚水。”馬艷艷說。
單獨劃線,多人進名校 哈薩克族的山杜哈西來自烏魯木齊,“我們高考錄取時有一套獨立的體系,雖在內地參加當地高考,但是都是單獨劃線,單獨錄取。”山杜哈西說。
臧紹法告訴記者,已畢業的6屆13個班462人,全部被本科大學錄取,非常多的學生進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全國重點大學深造,獲得了很好的發展。針對新疆班學生,學校提供了很好的服務。今年他們的考點是在青島十七中,6月6日,高三的102名新疆班學生將去看考點,7日他們將走進考場實現高考夢。而他們的赴考之旅也全程有學校的老師陪伴。 文/本報記者 魏海洋 圖/本報記者 王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專題:
2015年高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