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下午,一場生態濕地知識講座在萊西市環保局機關會議室舉辦,萊西市各鎮、街道、開發區,市城建、水利、環保等部門相關人員約60人聽取了講座。
萊西是北方城市水源比較豐富的區域,地處青島大沽河水源地的上游,防治污染、保護水源地的任務艱巨,單純靠建設大型集中式污水處理廠治理污染,投資壓力大且污染治理不能完全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充分利用自然和人工濕地,建設污水濕地處理系統,處理污水處理廠出水,進一步提升處理效果、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是萊西環保局提出的污染治理新思路。
目前,市政府已原則同意環保局意見,三年內,以河段為單位,在萊西市建設濕地處理系統60處,其中在嵯陽河建設污水濕地處理系統4處。這次組織專題講座,旨在增進各鎮街部門對污水濕地處理系統知識的了解,為下一步推進濕地處理系統建設提供知識積累。
講座由青島理工大學教授畢學軍博士主講,主題為“人工濕地水質凈化與生態修復工程”,畢教授從人工濕地基本概念,工程建設、人工濕
地設計、進水環境、出水水質要求、場地選擇、工藝造型、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分類以及典型案例等方面,系統進行了講解,效果良好。
相關新聞:2015中國環境日主題:踐行綠色生活
5月11日,環境保護部公布了我國2015年環境日主題為“踐行綠色生活”。旨在通過集中宣傳,廣泛傳播和弘揚生活方式綠色化理念,提升人們的認識和理解,并自覺轉化為實際行動;呼吁人人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減少超前消費、炫耀性消費、奢侈性消費和鋪張浪費現象,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的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可持續消費和生產”,口號為“七十億人的夢想:一個星球,關愛型消費”。
六月,萊西市將開展“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旨在提升公眾環境意識。
世界環境日的由來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日益嚴重,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漸為國際社會所關注。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并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追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
綠色出行
我們倡導綠色出行,就是為了減少能源消耗,減低因出行產生的碳排放量,減輕因出行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能幾人同行,就“拼車”(實現資源利用率最大化,減輕環境污染);能開環保車,就不開普通車(環保,省錢,還時髦);能用網絡、電話辦的事,就不必出行(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和排污);能騎自行車,就不乘坐機動車(既環保,又健身);當然,最綠色的出行方式,還是步行。科學說明:每消耗一公升汽油會產生2.7千克的二氧化碳,擁有私家車無疑是過著一種高碳生活,如果實在需要以車代步,不妨通過及時更換空氣濾清器、保持合適胎壓、及時熄火等用車習慣來“低碳”,這樣每輛車每年可減少油耗約180升,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00千克。
低碳生活,綠色出行。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群策群力構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家園。
低碳環保
低碳生活是一種非常環保、文明的生活方式。節水、節電、節油、節氣,可以幫助我們將低碳生活變為現實。我國對全世界公開承諾,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時代已經如約而至,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低碳”就在我們身邊。
夏天,我們在家用空調時,不要長時間開著,用了幾個小時后,就關掉,再開電風扇。這樣就能省50% 的電;在冰箱內放食物時,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這樣能延長停機時間、減少開機時間,更節電;用微波爐加工食品時,最好在食品上加層無毒塑料膜或蓋上蓋子,這樣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發,食品味道好又省電;開車時盡量避免突然變速,選擇合適擋位,避免低擋跑高速,定期更換機油,輪胎氣壓要適當和少開空調。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機等外圍設備;少讓硬盤、軟盤、光盤同時工作;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
平時我們勤動手動腦,也可以實現“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廢棄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實稍加裁剪,就可以輕松將它們廢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儲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葉包、化妝品之類的物品;還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頭瓶、酸奶瓶制作一盞漂亮的臺燈;喝過的茶葉渣,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還能改善睡眠……
另外,將普通燈泡換成節能燈,盡量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出行,隨手拔下電器插頭……你看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都是在為“減碳”做貢獻。我們應該從節電、節水、節碳、節油、節氣這種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們要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只要我們去行動,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達到低碳生活的標準。總之,低碳生活,既是保護環境,也是拯救自己。
王宏坤 孫澳麗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