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北區寧夏路街道臺湛路上,由于周邊都是居民小區,停車非常困難。為給自己留下車位,很多車主在人行道私自設置了地鎖。昨日,寧夏路街道聯合城管中隊拆除了23處地鎖。同時,還聯合轄區內5家單位為車主們騰出了部分停車位。
探訪 人行道上車鎖遍地 在臺湛路的兩側有超市、藥店、小學和辦公單位,周邊還有很多小區,停車就成難事。記者在現場看到,臨街商戶門前的人行道被一些私家車占領了,行人們被逼到了車行道上。沒有停車的人行道上也都被地鎖占據了。 “各式各樣的地鎖都有。有的是兩根鐵柱子中間拴一根鐵鏈子,這樣特別容易把人絆倒。 ”居民沈女士對地鎖的意見很大,因為自己的孫女晚上走人行道時就被地鎖絆倒了。
在臺湛路上還有外形類似馬掌的橢圓形地鎖,只需要支起內層的圓環,靠一根鐵管支撐住并上一把鎖就可以成功占位了。記者調查了解到,現在的地鎖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從幾十元手動地鎖到三四百元電動遙控地鎖不等,有的居民干脆把舊家具當成了地鎖。目前常見的地鎖有停車場內常見的龍門鎖,看上去像一個小型的單杠,還有三角形、八角形、O型的手動地鎖,活動立柱的地鎖也非常常見,但由于要在地面打下兩個樁,拆除后對地面的損壞非常大。
現場 電焊錘子上陣清理 現場,執法人員用上電焊、錘子才能將地鎖清理掉。記者留意到,每清理一處,地磚上都會留下一個坑。 “像這樣的坑很多,我們前腳剛剛清理完畢,后腳這些車主又安上了,地上像留下了‘疤’一樣。所以,我們清理完畢后還要對地面進行平整。 ”
由于社區提前給車主做了工作,執法人員在清理過程中并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大部分車主都能主動配合拆掉地鎖。一天的時間共拆除地鎖23個,“恢復”公共面積200余平方米。 “私自在人行道上設地鎖的這種行為,不僅占用了公共資源,影響了市容市貌,還破壞了人行道,也給行人帶來了不便,是一定要拆除的。 ”寧夏路街道工作人員說,早在一周前,寧夏路街道就聯合城管執法中隊對私自設地鎖的車主下發了通知,勸導他們自行拆除。后期,針對拒不拆除的車主,將一追到底。
創新 騰出56個潮汐車位 為了徹底解決居民停車難問題,同時杜絕地鎖再次回潮,寧夏路街道辦事處協調轄區內的5家單位、超市,讓他們把停車場內富足的車位留出來,供居民們晚上來停車。 “這種方式也是最大限度地爭取停車資源,我們會聯系專業的泊車公司,通過調整現有車位的面積和停車方向,來擴大停車區域,預計可以增加56個停車位。 ”工作人員說,目前,如家酒店、成套電氣設備有限公司愿意把停車位讓出來,讓晚上回家的居民們把車停到他們的停車場內,白天一大早居民們就能把車開走了,正好騰出位置給這些單位的職工、客戶使用。目前,雙方還在就停車費等問題進行協商。
如今,這種潮汐車位越來越多地被采用。在市北區登州路街道人和路社區,居民們不僅成立了車友自律會,一起聘請了車輛看管員,還讓車位循環使用。白天由南山市場的商戶使用,晚上由小區居民使用,不僅讓地鎖消失了,還提高了車位的利用率。
記者 于波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