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都市報3月18日訊(記者 林偉萍) 繼前兩日連續突破3400點、3500點之后,18日滬指盤中站上3577.66點,再創81個月新高。滬深兩市的總成交額進一步擴大,超過1.12萬億元。與市場行情一樣火爆的,還有市民開通股票賬戶的熱情。18日,記者從島城證券營業部了解到,由于網上預約開戶人數較多,工作人員有時需加班審核資料到晚上10點。
隨著A 股行情的回暖,市場人氣也持續走高。中登公司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3月9日~13日當周,A 股新增開戶數為72.08萬戶,較前一周的66.19萬戶環比增加8.9%,再次刷新2014年12月8日~12日當周以來的新高,此前的高點為89.13萬戶;同時,上周A股持倉賬戶數環比小幅增加至5524.63萬戶,繼上周之后再度創下兩年來新高。截至3月13日,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1.86億戶,其中有效賬戶1.47億戶。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參與交易的A 股賬戶數較前一周略微回落,為2319.21萬戶。
18日,記者走訪島城營業部了解到,近期開戶的投資者越來越多。記者在一家券商營業部看到,雖然在柜臺辦理業務的投資者,還沒有出現去年11月份那種需要排隊的場面,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股民開戶熱情不高漲。“現在大家都用智能手機,很多市民都用手機直接在網上開戶,別看我們現場沒幾個人,但在線排隊等待開戶視頻審核的客戶都得在200人左右,我們有時候為了審核開戶申請資料,都得加班到晚上10點多。”該券商營業部負責人介紹說。
除了開戶人數的增加,不少賬戶兩三個月沒操作的股民也開始重新回到A股市場了。“年前股市不溫不火就沒操作,現在眼見又要火起來了,我得趕緊選兩只好股,可別錯過了賺錢的機會。”股民王女士說。
“現在居民資產配置需求很大,房地產、銀行理財產品等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理財的需求,股民入市意愿較強。”新時代證券香港中路營業部投顧總監王海波說。
■股民
“老手”和“菜鳥”都賺錢了 “最近股票漲得很好,每天都賺錢,我把手里閑錢都買上了,現在賺錢都快賺到手軟了。”炒股10多年的老股民張女士笑著說。
作為股市里的老手,張女士喜歡炒“高價股”。“春節前,我覺得森馬服飾和博雅生物兩只股票高送轉的概率大,就提前‘埋伏’上了,當時森馬服飾入手價格才20元,今天都漲到43元了,而且還計劃10轉10派10,這下賺大了。”張女士介紹說。不過,現在比起高價的中小盤股,張女士更偏向投資大盤藍籌股。
此外,現在讓張女士“賺錢到手軟”的還有指數基金。她說:“我覺得很多投資者應該關注下指數基金,我研究了下,這些都是由原來的操盤手或者私募組建的團隊,選股較為精準,看好哪個板塊,不知道怎么選股,直接買指數基金就行,我最近買了券商B和金融B,都跟著賺了不少錢。”
與張女士一樣,股民老張最近也賺了不少。“這幾天,我把剛裝修房子花掉的錢都從股市里賺回來了。”老張興奮地說。18日,記者從老張打開的股票賬戶看到,幾乎滿倉新材料和農業股的老張,5只股票中有3只都漲停了,股票賬戶一片紅。
在此波普漲的行情中,不少“菜鳥”同樣也嘗到了股市的甜頭。2013年剛參加工作的王莉,2014年加入了炒股大軍,可因為不懂股市,在高位滿倉買入光大銀行,隨后賬戶資金就開始縮水。不過,讓她興奮的是,18日銀行板塊大漲,光大銀行不僅成功扭虧,還讓她賺了一小筆錢。“還好當時沒割肉,要不現在得后悔死。希望能跟著光大銀行賺一筆。”王莉說。
■提醒
連漲多日,謹防回調 延續近期強勢,A股18日繼續走高。在前一交易日基礎上,上證綜指再度改寫近七年新高紀錄。當日上證綜指以3510。50點小幅高開,創出3577。66點的近七年新高后,滬指以次高點3577。30點報收,較前一交易日大漲74。45點,漲幅達2。13%。深證成指收報12496。24點,漲326。72點,漲幅達到2。68%。前一交易日小幅回調的創業板指數重回強勢,創下2186。02點的歷史新高。
股指走高帶動滬深兩市個股普漲,僅約300只交易品種收跌。不計算ST個股和未股改股,兩市近百只個股漲停。在前一交易日基礎上,滬深兩市成交穩步放大,分別達到6174億元和5045億元,總量超過1。12萬億元。
銀行、鋼鐵、在線教育、高送轉、工業4.0等概念和板塊出現普漲。王海波認為,主要是因為市場看到了管理層對經濟的有效調控,對這些板塊有了信心。而且,經過前一段時間的調整,現在已經基本調整到位,隨著后續國企改革政策的落地,后市還有表現的機會。王海波建議投資者從大股東背景以及公司基本面兩個角度來選擇藍籌標的股。
18日,青島板塊表現同樣搶眼,青島 雙星放量漲停,海 信電器大漲9.66%,此外,恒順電氣也上漲5.18% 、青島堿業上漲3.18%,漲幅居前。
“滬深兩市連續三日累計漲幅已超6% ,短期指數可能存在超買,有高位震蕩的可能,建議股市高手可以做高拋低吸,普通投資者如果手里股票基本面沒什么問題,可繼續持股。”海通證券湛山一路營業部首席投顧孔力前分析說。
記者 林偉萍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