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工商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
網購投訴7.78萬件,同比增長356.6%,投訴商品主要是手機、服裝鞋帽、電視機及計算機,投訴問題集中在合同、售后和質量等。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林林總總的網購糾紛,總結起來共三大原因:一是假冒偽劣大行其道;二是網上溝通無效,商家拖延時間、不予回復、消極推責;三是買賣雙方各處異地,監管部門和調解機構均無從下手。
1【假冒偽劣】
網購小米手機竟是冒牌貨 網友“琦”在本報3·15微信群中“吐槽”,“前幾天買了個手機,說是正品,可用著發覺不對勁,后來才知道是假的。后來再登錄時,網店已關門大吉。”
“我是花2099元買的,發票也有。”他說,這個商家名叫愛米數碼手機,銷量不錯。后來,他也想通過各種渠道驗證自己的手機真偽。“發現手機不能升級,找了客服說下個小米助手看看,結果軟件不識別,找了維修手機的商家,被告知是徹底的冒牌貨。”
“我通過網絡買了一款電話卡,承諾四年免費,結果三個月就停機了。”市民楊先生告訴記者。記者隨后查看了楊先生發送的產品介紹原網頁。他選購的是一款返還型套餐,售價199元,每月消費96元,商家將以贈送和充值兩種方式每月累計返還96元,相當于免費使用。
頭兩個月還不錯,結果到了第三個月就停機了。“回頭去找店家,發現店都撤了。”楊先生說,記者登錄發現,該網店確實下架了所有產品。
“這種東西,前一兩個月是看不出問題的,淘寶固定的投訴期限是15天,逾期后永久無法再投訴。”楊先生說。
消費者說 攤開自己的8年網購歷史,已修煉成“骨灰級”網購達人的王女士坦言,如今精明的網購技術都是被“坑”出來的。有人曾支招,網購不能光看圖片,還要看評價。“親,現在評價都造假!”王女士說,網購的評價信息,可信度極低,“買好評的、注冊小號虛假好評的、利用發現金等優惠誘使買家好評的,手段太多了,混淆視聽。”
2【網聊障礙】
不能面對面,溝通遭拖延 在淘寶諸多消費品類中,服飾類是受眾最廣泛的,常規的投訴仍然比較多。
“我年前在網絡上拍了一件連衣裙,收到貨之后完全傻了眼。”市民王女士說,這款連衣裙和圖片上及語言描述完全不符,“當時購買的時候查看網店的信譽還是不錯的”。
王女士在確認收貨后第一時間通過旺旺與店家取得了聯系,無奈當時因為春節,店鋪已經休假。春節后當王女士再度聯系店鋪退貨事宜,店鋪小二只打了個招呼后,就再也沒動靜了。
幾次撥打淘寶的電話才接通,王女士一頓大倒苦水。“對方回復說已經過了15天沒有辦法。”王女士說,淘寶表示會加強對這家店的關注。
消費者說 “什么7天無條件退貨、什么拒絕退貨要擔責,有用嗎?賣家就是不理你,你除了罵娘寫差評摔電腦根本沒辦法。”市民張先生說,他對“網聊維權”已經有了心理陰影。他認為,實體店里買東西,遇到糾紛可以抓到人面對面講理,就算商家逃避責任,店鋪還在,可以找工商、消保委投訴,讓維權人員找商家處理。可是網購維權就完全不是這么回事了,“都是網上聊天,頂多留個客服電話,一旦商家不回復、不接電話、不予處理,你投訴都沒用,消保委會說‘找不到商家不具備調解條件’。”
3【買賣異地】
買賣異地,舉證調解難 海外代購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不少市民點點鼠標就可以淘到心滿意足的潮品,但并非所有人都這般幸運。
市民孫女士之前從香港選購過一個sonny angel的小玩偶,一直愛不釋手。由于再去當地購買不方便,她專門選擇了一家注冊地在廣州的代購商進行代購。“說得非常好,結果拿回來之后卻發現做工粗糙,一看就不是正品。”
面對孫女士的質疑,店家不樂意了,堅稱是正品的她拿出了購票憑證等。由于雙方協調不成,最終由淘寶客服介入解決。
“淘寶小二要我出示它是仿品的證據。”這讓孫女士為難不已。“對比圖不能作為證明,青島也沒有這個品牌的專柜,工商部門沒有標準不可能出具假貨證明,你說應該怎么辦?”她無奈地說道。
消費者說 “從消費便利性來說,網購突破了地理空間限制,哪兒的東西都能買到,是好事。可到了售后維權環節,地理空間的跨度卻嚴重增大了維權難度。”市民周女士說,“轄區監管、轄區受理”是國內官方處理消費維權的定律,雖然近年來,工商、消保委一直在探討跨區域維權,但仍需要地方與地方溝通協調,海外的就更不用說了。記者 王媛 周曉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