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上午,春節后第一場雪,為嶗山巨峰披上一層薄紗。記者 高緒亮 通訊員 紀春章 攝
3日,奧帆中心內,前來游玩的游客在大風中行走。記者 高緒亮 通訊員 紀春章 攝
半島都市報3月3日訊(記者 徐新東) 3日上午
雨夾雪降落島城,大約半小時后,大風襲來,天也漸漸變晴,但溫度卻驟降,讓很多市民措手不及。據介紹,市區降雪量最大,嶗山、膠州、黃島次之,而平度、即墨、萊西則幾乎沒有降雪。
“下雪了,天空中白茫茫一片……”3日上午8時10分許,王先生駕車沿青蘭高速公路行駛至膠州段時,天空中飄起了雪花,雪花嗖嗖地打在車前的風擋玻璃上,王先生隨即放慢了車速。幾分鐘后,路兩側的草叢也慢慢變白。大約20分鐘過后,雪花變成了雨滴,路面開始濕滑起來。
而此時,市區卻是陰天。大約8時45分許,天空中也開始下起小雨。家住市區的孫先生拿著雨傘到車站坐公交車上班,大約10分鐘后他下車時,大片大片的雪花開始降落下來。“上午9點過后,雪花越來越大,由于
氣溫高,雪花落到地上之后接著就融化掉了。”孫先生說,飄雪大約持續了十幾分鐘,緊接著天空中下起雨夾雪,之后便下起雨來。到9時40分許,雨也慢慢停了,隨之而來的是大風和降溫。
在嶗山巨峰,上午9時許,天空中也飄起了雪花,降雪持續了大約1個小時,巨峰索道下的廣場上,大風席卷著雪花漫天飛舞。“下過雪之后,游客很少。”巨峰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
雨雪過后,氣溫越來越低,“從春節前開始氣溫一直較高,不過這場雨雪后又回到冬天了。”市民李先生說。
青島市農委的一位工作人員稱,目前小麥正處在返青期,一場降水對于小麥生長極為有利,但可惜這場雨雪小了些。
■多知道點
“忽冷忽熱”為哪般?
專家解析:跟冷暖氣團相互交替影響有關 昨兒剛換上春裝,今兒又穿回了 羽絨服—— 這天咋“忽冷忽熱”,還伴著猛烈的大風?近些天,生活在中東部及北方地區的人們難免會有這樣的感受和疑問。
冷空氣活躍是主因 記者3日從中央氣象臺了解到,中東部地區剛回暖的氣溫當天起又受到冷空氣打壓,乍暖還寒,氣溫波動較大。以北京為例,2日最高氣溫有15攝氏度,而3日最高氣溫僅4攝氏度,降溫幅度超過10攝氏度。同時,這次降溫過程還伴隨著強烈的大風,北京3日白天有5至6級偏北風,陣風可達8級。
“最近氣溫起伏較大,主要原因跟冷空氣的活動有關。當冷空氣活動比較活躍,冷暖空氣交替就導致了‘忽冷忽熱’的特點,這個跟大氣環流系統的調整是有密切關系的。”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高工周兵說。
北方還屬冬天 周兵介紹,氣象上規定: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攝氏度的第一天被視為春季的開始。目前,江南往北的地區還沒有真正入春。
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高工薛建軍分析說,春秋特別是初春階段,冷空氣和暖空氣勢力都很強,冷暖氣團相互交替影響,這時天氣氣溫就會有起伏。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北方的冬天還沒有過去,但是南方有些地區的冬季已經結束,冷空氣在春季特別是初春的時候,某種程度上比冬季活動得更加頻繁。”薛建軍說。
“風力大一般會使溫度更低,尤其是人的體感會覺得更冷。”薛建軍認為,整個來說,春季的大風會比較多,一個原因是跟冬季一樣,冷空氣前鋒過境的時候,冷空氣的移動造成了大風;另一個原因則是冷暖空氣產生氣團的發展造成的大風。
“忽冷忽熱”還將持續 專家表示,“忽冷忽熱”的天氣在北方地區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記者從中國氣象局3日舉行的月度發布會上獲悉,未來十天,西北地區大部、華南南部、云南及青藏高原等地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全國其他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至2攝氏度。8日前后,受冷空氣影響,華北、東北及黃淮等地將出現4至6攝氏度、局地8攝氏度的降溫。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張祖強表示,3月份冷空氣活動仍然頻繁,大風降溫、冰凍天氣多發,體弱人群要注意防寒。公眾需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添衣保暖,預防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