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畢舸 湖北孝感女孩張琪5年前因失戀墮胎而精神崩潰,親生父母擔心影響家中弟弟,將她裸身禁錮在廢棄舊屋內與垃圾為伴,門窗緊鎖,僅留一個小洞送飯。5年來,張琪變得瘦骨嶙峋,奄奄一息,她的同學、同鄉等報警、尋求當地政府協助均無果,近日上網求助終于引起關注。2月25日,大批傳媒、熱心人士前往與其家人、當地政府交涉,終于將張琪救出。(2月27日《法制晚報》) 女孩是否真的患有精神病,還需要進行專業鑒定。但女孩即使屬于精神病患者,其母親將其長期囚禁在暗無天日的小屋子里,也是典型的違法行為。然而,這一切僅僅是女孩母親的過錯嗎?一個女孩被囚禁在黑屋長達5年之久,相關部門難道就如同啞巴聾子一般“不知情”?
現在,界定女孩是否屬于精神病,追究其母親的違法責任,以及相關部門的不作為,當然都是必要之舉。但最為關鍵的是,被解救后的女孩未來人生之路該何去何從?受到極大摧殘的身心,何以從長久的夢魘中掙脫出來?如果真的患有精神疾病,又能否獲得完善的救助,最終回歸正常人的生活?這都是擺在公眾與當地政府面前的緊要議題。
如果將其放置在更大的社會視角下審視,誰又敢保證“孝感24歲女孩遭父母禁錮5年”僅僅是個案?近年來,有關“精神病患者被家屬鐵鏈鎖在家里”之類事件不斷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個別精神病患者因缺乏有效監管,導致行為失控給他人造成傷害的案件也頻繁發生。由此可見,精神病患者作為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其合法的權益保障以及應有的行為監控、日常看護雙雙缺失,盡快補足這一制度短板已成當務之急。
首先,政府盡到相應的救助職責,謹防救助淪為形象工程。之前,某地衛生局曾下發文件,規定各轄區篩查發現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任務數不低于轄區常住人口數的2‰。篩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本是一件好事,但統計數據只能建立在事后的統計分析上,而不是事前的硬性數據分派。如果政府對于精神病患者的救助異變為攤派精神病指標式的行政“神經病”,那么絕對是弊大于利?;貧w公共服務本位,盡快對全國精神病患者狀況進行科學的數據摸底,加大相關投入,培訓更多專業化的救助機構和醫護人員,都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積極作為。
另外,激活精神病救助的民間慈善資源也要提上議事日程。社區中有志于公眾心理健康和輔導服務的相關社會組織,應該大踏步地組建起來。民間組織擁有更為敏銳的監護視角,能第一時間為有需要的個人和家庭提供幫助,協助政府部門進行全覆蓋的救助。
讓“女孩遭父母禁錮5年”這樣的悲劇不再重復上演,是法治社會應有的文明底線。為疑似和被確認的精神病患者打造“安全屋”,需要政府和民間救助的愛心接力。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