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今年是大眾網連續第6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2015年春節期間,大眾網記者將拿起手中的筆,端起相機、攝像機,深入城市、鄉村、廠礦企業、車站碼頭等基層崗位,采訪工人、農民、普通市民,傾聽百姓心聲,了解社情民意,記錄祖國的變化,書寫普通小人物的感人故事,體驗基層群眾所需所求,全面展示基層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展現出社會和諧、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生動景象,反映基層干部群眾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節日狀態,營造出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晚上7點半,戰士們準時集合吃晚飯,老鐘將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臉上掛著滿滿的喜悅。
除夕晚上9點多,空中陸續升起彩色的煙花,駐守在離家數千里的邊疆,強子許愿能永遠做一名軍人。
吃完年夜飯,炊事班班長強子催促戰友們去看春晚,自己則回到廚房,像往常一樣忙碌起來。
新春走基層(28)
邊疆軍營里迎新年 日期:2月18日
地點:新疆陸軍預備役步兵師二團
記者:樊思思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全家人圍桌而坐,繪出一年中最幸福的畫面。然而對于大多數身在軍營的戰士來說,當新年的鐘聲敲響,圍繞在身旁的,是戰友們的笑臉;系著對家人思念的,是一根細細的電話線。農歷除夕夜,大眾網記者走進新疆陸軍預備役步兵師二團,雖然大伙兒的家鄉都遠在千里之外,但在軍營里過的這個年,格外樸實、溫暖。
駐守邊疆20年 記不清上次回家過年是什么時候 “開飯啦!開飯啦!”一踏進部隊駐地大院,便有幾聲嘹亮的招呼傳來,催促中滿含著喜悅。盡管是過節,部隊紀律并沒有絲毫放松,戰士們迅速在場地上集合,點名,答到,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入食堂。時間剛過晚上7點半,全國大部分地區早已夜色濃重,燈火通明,而在祖國西北這片白雪覆蓋的土地上,天才剛剛擦黑。
“餃子來了!”端著一大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修理所所長老鐘的嘴角一直咧到了耳根。老鐘是四川人,今年不到40歲,臉上常掛著一副樂呵呵的表情。參軍20年,老鐘把最好的時光都奉獻在了西北邊疆。“在邊防哨所待了16年,高原寒區,海拔4000多米”,提起駐守哨所的日子,他覺得雖然艱苦,但更多的是鍛煉。在春節期間的值班表上,老鐘的名字排在第一班:臘月二十九18:00到羊年正月初一18:00,整整48個小時。而對于家人遠在四川老家的他來說,不管輪到哪一班,自己都會在部隊堅守崗位,替其他年輕的戰士們多操一份心。20年來,老鐘只在家過2次春節,而當記者進一步詢問上次回家過年是什么時候,他扶著眼鏡想了半天后笑道:“實在記不起來了。”
參軍5年沒回過家 每次通電話媽媽都會哭 “這餃子皮搟得有點厚,不過也好吃,有嚼勁。”
“這餃子我認識,我包的!哎哎,還有你這個,你吃的這個也是我包的。”
“這個餃子長這么丑,肯定不是我包的。”“哈哈哈哈!”
餃子上桌,戰士們一邊吃著,一邊互相“評頭論足”。餃子是當天中午就包好了的,除了炊事班大廚,另外還有十幾名戰士“上陣”幫忙。長的、扁的、圓的,十幾個人包出了十幾種花樣,每個包餃子的戰士都能認出自己的“杰作”。大伙兒說歸說,絲毫沒耽誤吃餃子,不到10分鐘,人人面前的飯碗都見了底。炊事班班長強子招呼著給戰士們添飯,胖乎乎的臉上寫著大大的滿足。
“強子”是戰友們對這位年輕的炊事班班長的昵稱,今年二十多歲的他已經在部隊走過了5個年頭。強子的家遠在安徽一個小村落里,5年前母親送他參軍時說“好男兒志在四方,既然要當兵,就走得遠一點”,這一走,就到了幾千里之外的西北邊疆。5年間,強子一次家也沒回過,開始是規定,后來是因為忙抽不開身。“每次通電話媽媽都會哭,雖然她說沒有,但我聽得出來。”強子家中只剩母親一人,性格倔強的母親執意要兒子當兵,堅信“從軍報國”,雖然滿是心疼與不舍,但5年來從未在電話中有過半句怨言。
除夕忙碌一天很充實 新年愿望是永遠做一名軍人 “今天過得就倆字:充實。”戰友們吃完餃子去看春晚,強子一邊收拾廚房一邊向記者總結道。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從準備早餐、中午會餐,到晚餐的餃子、看春晚時的瓜子水果,這一整天強子幾乎沒歇過。“春節值班表的每一班里,都有我的名字。”強子頗有些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并不覺得辛苦,而是認為肩負照顧好戰士們身體的重任,自己的崗位很“神圣”。為了保障戰友們吃飽吃健康,“驗菜”成了強子每天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春節期間,他對于食材檢查的更是格外仔細。“中午我還給大伙兒做了姜汁可樂,既可以御寒,也是以此代酒,慶祝新年到來。”
夜色漸濃,陸續開始有五色的煙花在半空中綻放。記者讓強子談談新年愿望,這名有著5年軍齡的小伙子露出了孩子般羞澀的笑容。“希望媽媽身體健康,不僅是現在,我心里時時刻刻都這么盼望著。”強子有些動容,接著表示,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繼續在部隊奉獻,“跟戰友們在一起,永遠做一名軍人。”禮花升起,把強子的臉龐照得很亮。新年即將來臨,明天,后天,將來,強子和戰友們還將繼續駐守邊疆。
[編輯: 張珍珍]